①. 头的前部,脸。 如: 脸面。颜面。面目。面面相觑。
②. 用脸对着,向着。 如: 面对。面壁(①面对着墙;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)。
③. 事物的外表。 如: 地面。面友(表面的、非真心相交的朋友)。面额(票面的数额)。
④. 方位,部分。 如: 前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
⑤. 量词,多用于扁平的物件。 如: 一面鼓。
⑥. 会见,直接接头的。 如: 当面。面议。面晤。耳提面命(“耳提”,提着耳朵叮嘱;“面命”,当面指教,形容教诲殷切)。
⑦.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,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。 如: 平面。曲(qū)面。
⑧. 粮食磨成的粉。 如: 小米面。玉米面。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一袋面。
⑨. 粉末。 如: 药面儿。
⑩.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。 如: 面条。
⑪.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。 如: 这种瓜很面。
①. 像鲜血的颜色。 如: 红色。红叶。红灯。红尘。红包。红烧。红润。红艳艳。红口白牙。红绳系足(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)。
②.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。 如: 红人。红运。红角(jué)儿(受观众欢迎的演员)。走红。
③. 喜庆。 如: 红媒(媒人)。红蛋。红白喜事(结婚和喜丧合称)。
④. 象征革命。 如: 红军。红色根据地,红色政权。
⑤. 指营业的纯利润。 如: 红利。分红。
⑥.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《红楼梦》的研究。 如: 红学。
①. 古同“工”,指妇女的生产作业,纺织、缝纫、刺绣等。
①. 从这儿到那儿,从此时到彼时。 如: 过江。过账。过程。过渡。过从(交往)。经过。
②.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。 如: 过秤。过磅。过目。
③. 超出。 如: 过于。过度(dù)。过甚。过奖(谦辞)。过量(liàng)。过剩。过犹不及。
④.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。 如: 过电影。
⑤.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。 如: 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。
⑥. 次,回,遍。 如: 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。
⑦. 错误。 如: 过错。记过。
①.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。 如: 看过。用过。
②. 用在动词后,与“来”、“去”连用,表示趋向。 如: 拿过来。走过去。
①. 姓。
①.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(通称“耳朵”)。 如: 耳背(bèi)。耳垂。耳鬓厮磨(mó)。耳穴。耳聪目明。耳濡目染。
②. 像耳朵的东西。 如: 木耳。银耳。
③.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。 如: 耳房。鼎耳。
④. 听说。 如: 耳闻。耳软。耳顺(指年至六十,听到别人的话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,后指人六十岁)。
⑤. 文言助词,而已,罢了。 如: 想当然耳。
⑥. 文言语气词(大致同“矣”)。 如: “且壮士不死则已,死即举大名耳”。
拼音: miàn hóng guò ěr
注音: ㄇㄧㄢˋ ㄏㄨㄥˊ ㄍㄨㄛˋ ㄦˇ
繁体: 面紅過耳
感情 中性成语
近义词: 面红耳赤 面红耳热 面红颈赤
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,眼观鼻、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。”
用法:作状语、定语;用于激动、发怒。
例子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而他的嘴又没有分寸,时时弄得长顺面红过耳。”
犹“面红耳赤”。见“面红耳赤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面红耳赤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子文为春秋楚国人,在楚成王时任令尹,相当于宰相的地位。在任期间,勤于国政,秉公执法,从不以权谋私,以私害公。二十八年间,曾经三次被免职,又三次复职,但他无论是免职或复位,都不会表现出喜悦或怨恨的样子,而且每一次办理移交,一定清清楚楚、巨细靡遗地交代所有事宜,孔子因而称赞他是个忠于职守的人。宋代朱熹论及此事,感慨地说道:“今人有些小利害,便至于头红面赤。”就是说现在的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,就可以争得满脸通红,与子文不愠不火的修养比起来,就显得差多了。这里朱子以“头红面赤”形容人们为争夺事物,又急又怒,满脸通红的样子,后来“面红耳赤”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人因紧张、焦急、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