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. 实行。 如: 施工。施政。设施。施展。施教(jiào )。施为(wéi)。施威。实施。措施(办法)。发号施令。
②. 用上,加工。 如: 施肥。施粉。
③. 给予。 如: 施礼。施诊。施恩。
④. 姓。
①. 指导,训诲。 如: 教习。教头。教正。教师。教导。管教。请教。教学相长。因材施教。
②. 使,令。 如: 风能教船走。
③. 指“宗教”。 如: 教士。教主。教皇。教堂。
④. 姓。
①. 传授。 如: 教课。你教给我做。
①. 原故,原由,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。 如: 原因。因素。因果。病因。
②. 理由。 如: 因为(wèi)。因而。
③. 依,顺着,沿袭。 如: 因此。因之。因循(a.沿袭;b.迟延拖拉)。因噎废食。陈陈相因。
①. 木料,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。 如: 材料。教(jiào )材。素材。题材。就地取材。
②. 能力,资质。 如: 材干(gàn )。大材小用。因材施教(jiào)。
③. 棺木。 如: 寿材。
拼音: shī jiào yīn cái
注音: ㄕ ㄐㄧㄠˋ ㄧㄣ ㄘㄞˊ
近义词: 因材施教
犹“因材施教”。见“因材施教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因材施教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孔子晚年回到了鲁国,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,并从事教育工作,不但开平民教育之先河,也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。他有许多创新的教育观,其中“因材施教”的主张对后世影响至巨。例如《论语・为政》中记载了子游、子夏曾分别向孔子请教孝道,孔子给了两人不同的答案。子游虽能奉养父母,但少了敬,所以孔子回答时,强调了“敬”的重要。子夏在侍亲态度欠佳,所以孔子强调愉悦容色的重要。也就是说两人虽然问了一样的问题,但孔子针对个别欠缺的部分作回应,所以会有不同的答案。另外,在〈雍也〉篇中孔子直接提出“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”,这也说明了应依循个别的不同资质予以施教,才能有成效。孔门弟子三千,分列于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等四科,程颐认为便是依其资质与能力而分,所以说:“孔子教人,各因其材。”程颐的这段话见载于《二程集・河南程氏遗书・卷一九》,后来“因材施教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说明教育者必须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,而给予不同的教导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