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.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。 如: 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②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
②. 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。 如: 伞骨。扇骨。
③.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。 如: 骨力(①雄健的笔力;②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
④. 指人的品质、气概。 如: 侠骨。骨气。
①. 〔~朵儿(duor )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
②. 〔~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①. 鱼骨。 如: 骨鲠在喉,不吐不快。
②. 鱼骨卡在嗓子里。
③. 直。 如: 骨鲠。鲠直(同“梗直”、“耿直”)。鲠言。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①. 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亦包括百姓。 如: 臣僚。臣子。臣服。君臣。
②.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。 如: “王必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”
③. 古人谦称自己。
④. 古代指男性奴隶。 如: 臣仆。臣虏。
拼音: gǔ gěng zhī chén
注音: ㄍㄨˇ ㄍㄥˇ ㄓ ㄔㄣˊ
繁体: 骨鯁之臣
感情 褒义成语
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刺客列传》:“方今吴外困于楚,而内无骨鲠之臣,是无如我何!”
用法:作宾语;指正直的官员。
例子:章炳麟《商鞅》:“此骨鲠之臣所以不可为,而公孙弘、张汤之徒。”
故事: 宋朝时期,鲁宗道参知政事,立朝刚正,嫉恶若仇,敢于直谏,对奸臣丝毫不留情面。权贵们因此纷纷害怕他,因他姓鲁,跟鱼字相近,因此说他是鱼头参政(刺多,难对付)。百姓则称他为“骨鲠之臣”
犯颜谏诤,敢进忠言的臣子。《唐・韩愈・争臣论》:“使四方后代,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。”
1:而许多骨鲠之臣和衣冠缙绅多以殉国告终,惨烈忠贞,并不亚于金陵之变。
2:看着眼前这个弄臣,胡亥心中暗叹,这人除了身材矮小,才智甚至比那些所谓骨鲠之臣更上一层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