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jué、gǔ),部首是八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𠔌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八、㕣”或“𠔁、口”。
〔𠔌〕字仓颉码是CCR,五笔是WWKF,郑码是OOJ。
〔𠔌〕字的UNICODE是U+2050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2364,UTF-32:0002050C,UTF-8:F0 A0 94 8C。
〔𠔌〕字异体字是谷、𧮫。
◎同“𧮫”。《改併四聲篇海•八部》引《併了部頭》:“𧮫,《説文》曰:‘口上呵也,从口,上象其理。’”按:《説文》大徐本作“𧮫”。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92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7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4頁,第14字
《字彙補》:古若切,音角 —— 口上呵也。
〔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八部。
〔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ué、g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𠔁、口。
〔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ué] ⑴ 同“𧮫”。《改併四聲篇海•八部》引《併了部頭》:“𧮫,《説文》曰:‘口上呵也,从口,上象其理。’”按:《説文》大徐本作“𧮫”。㈡ [gǔ] ⑴ 同“谷”。
卷别卷三上反切其虐切頁碼第66頁,第8字續丁孫
𠔌
口上阿也。从口,上象其理。凡𧮫之屬皆从𧮫。
𧮫或如此。
或从𠕎从豦。
章炳麟《文始》:「《說文》:『𧮫,口上阿也。从口,上象其理。』此合體象形也。」
卷别卷五反切其雀反頁碼第187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口上阿也。從口,上象其理。凡𧮫之屬,皆從𧮫。
臣鍇曰:「阿猶曲,文理曲也。郤綌字從此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88頁,第1行,第1字述
𧮫或如此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88頁,第1行,第2字述
𧮫或從豦、肉。
卷别卷三上反切其虐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346頁,第2字許惟賢第156頁,第6字
口上阿也。
《大雅》。有卷者阿。箋云:有大陵卷然而曲。口上阿,謂口吻巳上之肉隨口卷曲。《毛傳》。臄,𦥖也。𢎘部𦥖,𧮫也。與毛合。晉灼注《羽獵賦》曰:口之上下名爲噱。按《通俗文》云:口上曰臄。口下曰𦥖。服析言之。毛,許,晉皆渾言之。許舉上以包下耳。今《說文》各本𦥖下譌作舌也。古者舌無𦥖名。《特牲・少牢》禮。肵俎用心舌。與加殽胛臄異用。陸《釋文》云:《說文》曰𦥖,舌也。又云口次肉也。似陸時《說文》巳誤矣。單行《釋文》口次譌口裏。則義全非。讀書之難如是。
从口。上象其理。
文理。其虐切。五部。卻綌从𧮫聲。
凡𧮫之屬皆从𧮫。
𧮫或如此。
𧮫或从豦肉。
二皆形聲。臄見《大雅》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32頁,第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89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53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90頁,第4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85頁,第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94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504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22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441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54頁,第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90頁,第1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675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840頁【補遺】第1641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79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86頁【崇文】第74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58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148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660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40頁,第1字 |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