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緷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gǔn、yùn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15画

〔緷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軍”或“糹、軍”。

〔緷〕字仓颉码是VFBJJ,五笔是XPLH,四角号码是27952,郑码是ZWFK

〔緷〕字的UNICODE是U+7DF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247,UTF-32:00007DF7,UTF-8:E7 B7 B7。

〔緷〕字异体字是衮、𦈉、𧞢



①古同“衮”,古代帝王和上公所穿的礼服:“衣服~絻,尽有法度。”

②古代量词,用百根羽毛捆成的一束。


笔顺: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28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932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895頁,第1
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古本切,音袞。《爾雅・釋器》:百羽謂之緷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王問切,音暈。《說文》:緯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胡本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戸袞切,𡘋音混。《博雅》:束也。《玉篇》:大束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胡昆切,音魂;苦本切,音捆;窘遠切,音卷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緷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ǔn、yù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軍

〔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ǔn] ⑴ 古同“衮”,古代帝王和上公所穿的礼服:“衣服~絻,尽有法度。”⑵ 古代量词,用百根羽毛捆成的一束。 [yùn] ⑴ 纬。

字源字形

緷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緷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緷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緷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緷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王問切頁碼432頁,第13字續丁孫

緷緯也。从糸𠣞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王問切頁碼1027頁,第1行,第2字述

緷緯也。從糸軍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王問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576頁,第5字許惟賢第1121頁,第6

緷緯也。

此亦兼布帛言之也。緯亦稱緷者,語之轉也。微文二部每互轉。《爾雅》。百羽謂之緷。古本反。按此緷字正許書㯻字之叚借。《玉篇》云緷,大束也是也。

从糸。軍聲。

王問切。十三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緷與緯脂、諄對轉。緷,大束也。束必橫巠,與緯同,故引申為緯。

緷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53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1093頁,第10字
3黃侃手批第817頁
4說文校箋第569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512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1887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168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33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723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40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546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4495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2575頁【補遺】第17896頁
14通訓定聲第3148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120頁【崇文】第4477頁
16說文句讀第1860頁
17章授筆記第539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146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196頁,第6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