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濄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guō、wō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14画。
〔濄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過”。
〔濄〕字仓颉码是EYBB,五笔是IMNP,四角号码是37132,郑码是VWLJ。
〔濄〕字的UNICODE是U+6FC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8612,UTF-32:00006FC4,UTF-8:E6 BF 84。
〔濄〕字异体字是㳡、渦。
①古同“涡”,水名。
②姓。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58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54頁,第2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03頁,第3字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古禾切,音戈 —— 水名。《說文》:水,受淮陽扶溝浪蕩渠,東入淮。
又,《廣韻》:烏禾切,音倭 —— 義同。一曰水回也。
《集韻》或作渦。
〔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濄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uō、wō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過。
〔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uō] ⑴ 古同“涡”,水名。⑵ 姓。㈡ [wō] ⑴ 水流回旋:“江曲~山下”。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禾切頁碼第363頁,第3字續丁孫
水。受淮陽扶溝浪湯渠,東入淮。从水過聲。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古多反頁碼第891頁,第1行,第1字述
水,受淮陽扶溝狼湯渠,東入淮。從水過聲。
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淮陽扶溝縣,濄水首受狼湯渠,東入淮,過郡三行千里。」注:「狼音浪;湯音宕,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禾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135頁,第2字許惟賢第931頁,第2字
濄水。受淮陽扶溝浪湯渠。東入淮。
湯《韵會》作蕩。《前志》作狼湯。師古上音浪,下音徒浪反。《水經注》作蒗𦿆渠。《集韵》作蒗蕩渠。皆音同字異耳。淮陽國扶溝,見《前志》。淮陽國,孝明帝更名陳國。而扶溝改屬陳畱置。扶樂縣,屬陳國。今河南開封府扶溝縣,漢縣地也。《前志》扶溝下曰:渦水首受狼湯渠。東至沛郡向入淮。過郡三。行千里。《水經》曰:淮水,又東過當塗縣北。濄水從西北來注之。又曰:陰溝水,出河南陽武縣蒗𦿆渠。東南至沛爲濄水。又東南至下邳淮陵縣入於淮。酈云:淮水於荆山北。濄水東南注之。注言下邳淮陵入淮。誤矣按淮水篇酈注曰:淮水逕當塗縣故城北。又東北。又北,沙水注之。經所謂蒗𦿆渠也。於荆山北。濄水東南注之。據酈所云,是渠水濄水以次入淮也。今渦水在安徽鳳陽府懷遠縣入淮。其上流詳見《水道提綱》等書。非《漢志》、《說文》、《水經》舊迹矣。
从水。過聲。
古禾切。十七部。
朱一今作渦,安徽渦陽縣。《爾雅》:「過辨回川」。今旋渦,古止作過,或作濄。
朱二今安徽渦陽縣為此字之省文。今俗誼回旋之渦,乃《爾雅》「過辨回川」之借。過乃宛、夗之借。
錢一今作渦。然水旋渦之渦=過(或作濄?)。《爾雅》「過辨回川」。
錢一今作渦。旋渦字古止作過。《爾雅》:「過辨回川」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17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911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69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69頁,第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32頁,第10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571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665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328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305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85頁,第6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53頁,第1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781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738頁【補遺】第1762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24頁,第5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941頁【崇文】第376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20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446頁,第8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46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09頁,第5字 |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