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國〕字拼音是(guó),部首是囗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國〕字是全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囗、或”。
〔國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“囗”( wéi ),表示疆域。从或(即“國”)。“或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是邦國。
〔國〕字仓颉码是WIRM,五笔是LAKG,四角号码是60153,郑码是JDJA。
〔國〕字的UNICODE是U+570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283,UTF-32:0000570B,UTF-8:E5 9C 8B。
〔國〕字异体字是䆐、囗、囯、囶、囻、国、圀、或、𠰧、𡆻、𡆿、𡇅、𡇎、𡇏、𡇕、𡈑、𢦾、𢧌、𤦂、𤦒。
名词
1.會意。从“囗”( wéi ),表示疆域。从或(即“國”)。“或”亦兼表字音。本義:邦國。
2.周代,天子統治的是“天下”,略等於現在說的“全國”。
state;
國,邦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以佐王治邦國。 —— 《周禮·太宰》。注:“大曰邦,小曰國。”方千里曰國畿,詛祝以敘國之信用,以資邦國之劑信。 —— 《周禮·大司馬》。注:“國謂王之國;邦國,謂諸侯國也。”都城過百雉,國之害也。 —— 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丘也聞有國有邦者。 —— 《論語·微子》夫大國,難測也,懼有伏焉。 —— 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秦人開關延敵,九國之師,逡巡而不敢進。 —— 漢· 賈誼《新書·過秦論上》
齊國;晉國;鄭國
3.國都,一國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。又稱國城,國邑。
capital;
國中九經九緯。 —— 《考工記·匠人》。注:“城內也。”三曰國禁。 —— 《周禮·士師》。注:“城中也。”在國曰市井之臣。 —— 《孟子》。注:“謂都邑也。”土國地漕。 —— 《詩·邶風·擊鼓》先王之制,大都不過參國之一,中五之一,小九之一。 —— 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武伕力而拘諸原,婦人暫而免諸國。 —— 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願君顧先王之宗廟,姑反國統萬人乎! —— 《戰國策·齊策》登斯樓也,則有去國懷鄉,憂饞畏譏,滿目蕭然,感極而悲者矣。 ——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國中(王城之內;國內);國人(國都中的人);國遷(國都遷徙);國陰(都城北郊);國郊(國都周圍地名);國禁(古代國都中的禁令);國邑(城邑);國刑(城中施行的刑罰)
4.國家。
country; state; nation;
聊以行國。 —— 《詩·魏風·園有桃》國無有殘。 —— 《詩·大雅·民勞》僵臥孤村不自哀,尚思爲國戍輪臺。 —— 宋· 陸游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》思國之安者,必積其德義。 —— 唐· 魏徵《諫太宗十思疏》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爲國奮鬥。 —— 孫文《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序》
國紀(舊指國家禮制與法令);國帑(國庫中的錢幣);國祿(國家的俸祿);國課(國稅;國家稅收);國器(可主持國政的人才)
5.古代王、侯的封地。
feud;
漢王之國,良送至 褒中。 —— 《史記·留侯之家》孟嘗君就國於 薛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齊策》
國租(封地的田賦)
6.帝王 。
emperor's;
國孝(爲皇帝、后妃或皇帝父母服喪);國丈(帝王的岳父);國太(帝王之母的俗稱);國姻(帝王的姻親)
7.部落。
tribe;
[韓]凡七十八國。 伯濟是其一國焉。大者萬餘戶,小者數千家,各在山海間。 —— 《後漢書》
8.地方。
place;
荊州北據 漢沔,利盡南海,東連 吳會,西通 巴蜀,此用武之國。 —— 晉· 陳壽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逝將去女,適彼樂國。 —— 《詩·魏風·碩鼠》
9.家鄉。
hometown;
[侃]欲遜位歸國,佐吏等苦留之。 —— 《晉書》
10.姓。
①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的政體(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)~家。~土。~體( ①國家的性質; ②國家的體面)。~號。~度(指國家)。~策。~情。~法。~力。~防。~威。~寶(①國家的寶物;②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)。~格。~魂。~是(國家大計,如“共商~是”)。
②特指中國的。~產。~貨。~粹。~樂(yuè ㄩㄝˋ)。~藥。
③姓。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囗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07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19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1頁,第9字
古文: 囗 、 囶 、 圀 、 𢧌 、 䆐
《唐韻》:古或切;《集韻》:骨或切,𡘋觥入聲。《說文》:邦也。《周禮・夏官・量人》:掌建國之法,以分國爲九州。又,〈冬官・考工記〉:匠人營國,旁三門,國中九經九緯,經涂九軌,左祖右社,面朝後市。《禮・王制》:五國以爲屬,十國以爲連,二十國以爲卒,二百一十國以爲州。《孟子》:大國,地方百里,次國,地方七十里,小國,地方五十里。
又,《周禮・地官・掌節》:山國用虎節,土國用人節,澤國用龍節。【註】山國多山者,土國平地也,澤國多水者。
又,滅人之國曰勝國。《左傳》〔註〕:勝國者,絕其社稷,有其土地也。
又,九州之外曰外國。亦曰絕國。《後漢・班超傳》: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。【又】遠處絕國。
又,兩國相距曰敵國。《孟子》:敵國不相征也。
又,外國來附者曰屬國。李陵〈答蘇武書〉:聞子之歸位,不過典屬國。【註】典,掌也。卽掌屬國之事者。
又,城郭國,行國。宋程大昌〈備北邊對〉:漢西域諸國,有城郭國,有行國。城郭國,築城爲守者,行國不立城,以馬上爲國也。
又,姓。《姓苑》:太公之後。齊有國氏,世爲上卿,宋有國卿。
〔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囗部。
〔國〕字拼音是guó,全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囗、或。
〔國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“囗”( wéi ),表示疆域。从或(即“國”)。“或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是邦國。
〔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uó] ⑴ 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的政體(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)⑵ 特指中國的⑶ 姓。
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
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
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
春秋 金文 春秋
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
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
楚〔战国〕 简 包山
楚〔战国〕 简 曾侯乙墓
楚〔战国〕 简 上博
楚〔战国〕 简 新蔡葛陵
汉 简 张家山
汉 石经 熹平石经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六下反切古惑切頁碼第202頁,第16字續丁孫
邦也。从囗从或。
高鴻縉《中國字例》:「國之初字,从囗,一為地區之通象,合之為有疆界之地區之意為通象,故為象意而屬指事符;益之以戈聲,故為指事符加聲之形聲字。周時借用為或然之或,乃加囗(即圍字)為意符作國……徐灝曰:『邦謂之國,封疆之界謂之域,古但以或字為之。』是也。」
《說文新證》:「國,域也。『國』的初文為『或』,彔卣以下或加囗、或加匚、或加𠃊,都是表示區域的義符。」
武則天新造字:圀。
卷别卷十二反切古或反頁碼第517頁,第3行,第1字述
邦也。從囗或聲。
臣鍇曰:「囗,其疆境也。或亦域字。」
卷别卷六下反切古惑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107頁,第2字許惟賢第489頁,第1字
邦也。
《邑部》曰:邦,國也。按邦國互訓。渾言之也。《周禮》注曰:大曰邦。小曰國。邦之所居亦曰國。析言之也。
从囗。从或。
《戈部》曰:或,邦也。古或國同用。邦封同用。古惑切。一部。
朱一古只作或。
朱二與或實一字。
錢一古只作或。
国,诸候受封之地。字形采用“囗、或”会义。
甲骨文從戈、從囗。戈為武器,引申為武力、部隊;囗本為包圍,在此指土地。二者相合表示以武力保衛土地。金文有的作「」,也是從戈從囗的字形,只是在囗中多加黑點作飾筆,而囗下多加「一」,也表示土地之意。其次,金文也有作「」或「」,所加的「」、「」都是表示區域的義符。戰國文字作加「」的形體,而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則作加「」的字形。甲骨文及金文的「」,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;而作「國」字者,從囗、或聲,在六書中則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国」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399頁,第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12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97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56頁,第1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48頁,第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882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535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314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304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57頁,第1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53頁,第4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038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424頁【補遺】第1694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885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531頁【崇文】第212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811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517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267頁,第7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137頁,第1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615頁,第2字 |
名
1.古代称诸侯或君王的封地为“國”。
《易经•师卦•上六》:“大君有命,开国承家,小人勿用。”唐•柳宗元〈封建论〉:“汉兴,天子之政行于郡,不行于国,制其守宰,不制其侯王。”
鲁国、齐国。
2.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团体。
中国、美国。
3.城市。
《孟子•离娄下》:“遍国中无与立谈者。”
4.地方。
唐•王维〈相思〉诗:“红豆生南国,秋来发故枝。”
水乡泽国。
5.姓。如春秋时齐国有国佐。
形
1.代表国家的。
国旗、国歌。
2.本国的。
国人、国土、爱用国货。
1.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区域。
美国、国家、国土。
2.代表国家的。
国歌、国花。
3.国家级的。
国手、国道。
4.本国的。
国产品、爱用国货可促进国家生产。
5.姓。
nation, country, nation-state Land (S) pays, royaume, Etat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