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幗〕字拼音是(guó),部首是巾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幗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巾、國”。

〔幗〕字仓颉码是LBWIM,五笔是MHLG,四角号码是46200,郑码是LIJA

〔幗〕字的UNICODE是U+5E5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151,UTF-32:00005E57,UTF-8:E5 B9 97。

〔幗〕字异体字是帼、槶


1.古代妇女头上的巾帕、发饰。

清•郑珍《说文新附考•卷三》:“帼,妇人首饰。”《晋书•卷二五•舆服志》:“公特进侯卿校世妇、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帼。”唐•李白〈赠张相镐〉诗二首之一:“丑虏安足纪,可贻帼与巾。”

2.参见“巾帼”条。


◎见“帼”。


笔顺:竖、横折钩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提、斜钩、撇、点、横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98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336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277頁,第29
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古獲切;《韻會》:郭獲切;《正韻》:古伯切,𡘋音蟈。《說文》:婦人首飾。《玉篇》:𢂹也、覆髮上也。《晉書・宣帝紀》:諸葛亮數挑戰,帝不出,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。

又,《廣韻》:婦人喪冠。

又,《海篇》亦作蔮。《釋名》:蔮,恢也。恢郭,覆髮上也。魯人曰頍,齊人曰幌。《後漢・輿服志》:夫人紺繒蔮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:古對切;《正韻》:古外切,𡘋音𭘵 —— 義同。

《玉篇》或作簂。

注解

〔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

〔幗〕字拼音是gu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國

〔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uó] ⑴ 见“帼”。

字源字形

幗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幗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幗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幗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幗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古對切頁碼254頁,第18字續丁孫

幗婦人首飾。从巾國聲。

白话解释

帼,妇女的头饰。字形采用“巾”作边旁,采用“国”作声旁。

幗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00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638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488頁
4說文校箋第322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307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1108頁,第3字
7說文探原第3929頁,第2字
8說文集注第1636頁,第2字
9說文標整第197頁,第19字
10標注說文第317頁,第7字
11說文注箋第2604頁,第3字
12說文詁林第7855頁
13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206頁,第5字
14古字釋要第753頁,第9字
15新附通誼第31頁,第1字

国语辞典

1.古代妇女头上的巾帕、发饰。

清•郑珍《说文新附考•卷三》:“帼,妇人首饰。”《晋书•卷二五•舆服志》:“公特进侯卿校世妇、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帼。”唐•李白〈赠张相镐〉诗二首之一:“丑虏安足纪,可贻帼与巾。”

2.参见“巾帼”条。

两岸词典

◎古代妇女的头巾、发饰。

巾帼。

翻译

women's headgear; mourning cap fraulich, Femininum (S) coiffure féminine, cape de deuil portée par les femmes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