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㪉〕字拼音是(hé),部首是攵部,总笔画是10画

〔㪉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合、攵”。

〔㪉〕字仓颉码是OROK,五笔是WGKT,四角号码是88640,郑码是ODJM

〔㪉〕字的UNICODE是U+3A8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4985,UTF-32:00003A89,UTF-8:E3 AA 89。

〔㪉〕字异体字是



◎同“合”。《爾雅•釋詁上》:“㪉,合也。”《説文•攴部》: “㪉,合會也。从攴,从合。合亦聲。”段玉裁注:“今俗云㪉鏠。”徐灝注箋:“合、㪉古今字。”


笔顺: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05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174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102頁,第19

《唐韻》:𠋫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曷閤切;《正韻》:胡閣切,𡘋音盒。《說文》:合口也。

又,《玉篇》同「也」。《易・乾卦》:保合太和〔「太」,原文作「大」〕。《詩・小雅》:妻子好合。

又,配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天作之合。《前漢・貨殖傳》:蘗麴鹽豉千合。【註】師古曰:蘗麴以斤石稱之,輕重齊則爲合;鹽豉以斗斛量之,多少等亦爲合 —— 合者,相配耦之言耳。

又,會也。《禮・王制》: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子〔「于」,原文作「於」〕【註】合,會也。

又,聚也。《論語》:始有,曰苟合矣。【註】合,聚也。

又,答也。《左傳・宣二年》:既合而來奔。【註】合,答也。

又,閉也。《前漢・兒寬傳》:封禪吿成,合祛于天地神明。【註】李奇曰:祛,開散;合,閉也。

又,六合。《莊子・齊物論》:六合之外,聖人存而不論。梁元帝《纂要》:天地四方曰六合。

又,黍名。《禮・曲禮》:黍曰薌合。

又,《文中子・問易篇》:黃帝有合宮之聽。

又,合黎,地名。《書・禹貢》:導弱水至于合黎,餘波入于流沙。

又,州名。《廣韻》:秦爲巴郡,宋爲宕渠郡,後魏置合州,蓋涪、漢二水合流之處,因以名之。又,參合,代地。《史記・韓王信傳》:入居參合。又,鉅合在平原,合騎在高城,𡘋漢侯國。見《史記・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》。又,重合縣屬勃海郡,合鄕縣屬東海郡;又,合浦,郡名。𡘋見《前漢・地理志》。

又,《廣韻》:器名。《正韻》:合子,盛物器。

又,《廣韻》:姓也。《左傳》:宋大夫合左師〔「宋大夫合左師」指向戌。《左傳・成公十五年》:「華元使向戌為左師。」左師是官名。《左傳・襄十七年》「合左師之後」杜預注:「合,向戌邑。」《漢書・五行志》稱為「左師向戌」。《通志・氏族略第三》:「合氏,子姓,宋向戌食采于合,為宋左師,故謂之合左師。」〕

又,子合,西域國名。《前漢・西域傳》:西夜國王號子合王。《後漢・西域傳》:子合國,去疏勒千里。

又,通作闔。《戰國策》:意者,臣愚而不闔王心耶。【註】闔、合同。

又,與郃通。《史記・魏世家》:築雒隂合陽。【註】郃水之北。又,〈高祖功臣侯表〉:高祖兄仲廢爲合陽侯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古沓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葛合切,𡘋音閤。《廣韻》:合,集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兩龠爲合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量者,龠、合、升、斗、斛也,所以量多少也。又,合龠爲合,十合爲升。【註】合龠一作十龠;又,合者,合龠之量也。

又,叶許及切,音翕。張衡〈思𤣥賦〉:何孤行之焭焭兮,孑不羣而介立;感鸞鷖之特棲兮,悲淑人之希合。
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89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0頁,第42

《戰國策》意者,臣愚而不闔王心耶。

謹照原文闔字下增於字。

注解

〔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合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é、gě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亼、口,五行属

〔合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亼( jí ),三面合闭,从口。本义是闭合,合拢。

〔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é] ⑴ 闭,对拢⑵ 聚集⑶ 不违背,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⑷ 应该⑸ 总共,全⑹ 计,折算⑺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5”。 [gě] ⑴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,一升的十分之一。⑵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,容量为一合,木或竹制,方形或圆筒形。

字源字形

㪉(金文·西周·西周中期)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

㪉(传抄·唐·唐代石刻篆文)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

㪉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㪉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㪉(传抄·宋·古文四声韵)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
㪉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㪉(传抄·宋·汗简) 宋 传抄 汗简

㪉(传抄·宋·三体阴符经) 宋 传抄 三体阴符经

㪉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沓切頁碼98頁,第2字續丁孫

敆合會也。从攴从合,合亦聲。

段玉裁注:「今俗云㪉縫。」徐灝注箋:「合、㪉古今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茍合反頁碼261頁,第6行,第1字述

敆合會也。從攴合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沓切古音第七部頁碼494頁,第2字許惟賢第221頁,第8

敆合會也。

見《釋詁》。今俗云㪉縫。

从攴合。合亦聲。

古沓切。七部。

敆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92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264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210頁
4說文校箋第129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124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441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756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77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640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78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128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961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3658頁【補遺】第16547頁
14通訓定聲第429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261頁【崇文】第1041頁
16說文句讀第371頁
17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658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336頁,第3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(ancient form 合) to combine; to unite; to gather, to close; to shut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