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𫰟〕字拼音是(héng),部首是女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𫰟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女、互、一”或“女、𠀕”或“女、亙”。
〔𫰟〕字仓颉码是VMAM,郑码是ZMBR,ZMZA。
〔𫰟〕字的UNICODE是U+2BC1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E,10进制: 179231,UTF-32:0002BC1F,UTF-8:F0 AB B0 9F。
〔𫰟〕字异体字是姮、恆。
◎同“姮”。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武英殿刻本: 第917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83頁,第2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27頁,第25字
古文: 𢛢 、 𠄨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胡登切,音峘。《說文》:常也。又,卦名。《易・恆卦》:恆,久也。
又,《禮・月令》:文繡有恆。【疏】恆,故也。必因循故法也。又,《周禮・夏官・司弓矢》:恆矢痺矢,用諸散射。【註】恆矢。安居之矢也。痺矢象焉。
又,山名。《爾雅・釋山》:恆山爲北嶽。《史記・夏本紀》〔註〕:恆山在定州恆陽縣。《風俗通》:北方恆山。恆者。常也。萬物伏藏于北方,有常也。
又,州名,漢恆山郡,周武帝置恆州,因山名。
又,姓。楚大夫恆惠公。
又,去聲,《轉注古音》:古鄧切,音亙。《詩・小雅》:如月之恆。【註】恆,古鄧反 —— 弦也。月上弦而就盈。亦作絚。
又,徧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恆之秬秠。【註】恆,古鄧反 —— 徧種之也。〇【按】此字體製不一,《說文》、《集韻》、《六書統》、《說文長箋》、《精蕰》㊟〔即《六書精蘊》〕、《正譌》等書从月、从舟,辨駁更改,或省或幷,恐屬臆斷。因去古已遠,大篆、小篆已多不合,而況隷楷乎。凡講字形處,槩不贅引。
〔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恆〕字拼音是hé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亙。
〔恆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金文,从心,从月,从二。「二」,表示天地。本义是永久,永恆。
〔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éng] ⑴ 長久;固定。⑵ 尋常;普通。⑶ 長久不變的心志。⑷ 規律;法則。⑸ 副詞。經常;常常。⑹ 副詞。嘗,曾經。⑺ 六十四卦之一,卦形為䷟,巽下震上。⑻ 山名。五嶽中的北嶽。主峰在今河北省曲陽縣西北。⑼ 古州名。⑽ 姓。㈡ [gèng] ⑴ 上弦月之形。⑵ 周遍;遍及。⑶ 通“亙”。綿延;連續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