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篦〕字拼音是(bì),部首是⺮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篦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𥫗、𣬉”,五行属木。

〔篦〕字仓颉码是HHWP,五笔是TTLX,四角号码是88712,郑码是MNRR,中文电码是4653,区位码是8387

〔篦〕字的UNICODE是U+7BE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718,UTF-32:00007BE6,UTF-8:E7 AF A6。

〔篦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6126

〔篦〕字异体字是枇、笓、箆、鎞


名词

◎齿密的梳头工具。

fine-toothed comb;

发短不胜篦。 —— 杜甫《水宿遣兴奉呈群公》

篦箕(篦梳);篦梳(栉发用具);篦头铺(理发店);篦头待诏(梳头师傅)

动词

◎用篦子梳发。

comb with fine-toothed comb;

贼如梳,军如篦。 —— 《明史·洪钟传》

篦头


①一种齿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,称“篦子”。

②以篦子梳。~头。


笔顺: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撇、点、横、横、竖提、撇、竖弯钩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136頁,第17

同文書局本: 第895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855頁,第9

《廣韻》:邊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邊迷切,𡘋音蓖 —— 釵篦。又,竹器。

又,《說文》:導也。今俗謂之篦。《廣韻》:眉篦。

又,《集韻》:頻脂切 —— 同「笓」,取鰕具也。

注解

〔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篦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𣬉,五行属

〔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ì] ⑴ 一种齿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,称“篦子”。⑵ 以篦子梳

字源字形

篦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篦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篦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篦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邊兮切頁碼146頁,第21字續丁孫

篦導也。今俗謂之篦。从竹𣬉聲。

鄭珍新附考:「《眾經音義》凡四引《小學篇》云:篦,㕞也。今眉篦、插頭篦皆作此。《小學篇》,王羲之撰,是漢後字。大徐以為俗名,是也。」

篦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91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390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300頁
4說文校箋第194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181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657頁,第3字
7說文探原第2653頁,第1字
8說文集注第963頁,第2字
9說文標整第117頁,第4字
10標注說文第192頁,第4字
11說文注箋第1523頁,第1字
12說文詁林第4971頁【補編】第14906頁
13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701頁,第4字
14古字釋要第471頁,第6字
15新附通誼第19頁,第1字

国语辞典

◎用竹片、牛骨或金属等制成的细齿梳子,用以除去发垢,或插在头上当发饰。

唐•杜甫〈水宿遣兴奉呈群公〉诗:“耳聋须画字,发短不胜篦。”唐•白居易〈琵琶行〉:“钿头云篦击节碎,血色罗裙翻酒污。”

两岸词典

1.由并排的密细齿构成的梳头用具。

2.用篦子梳理。

篦头发。

翻译

fine-toothed comb; comb hair peigne fin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