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化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huà、huā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4画。
〔化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𠤎”,五行属水。
〔化〕字造字法是古字为“匕”。会意。甲骨文,从二人,象二人相倒背之形,一正一反,以示变化。本义是变化,改变。
〔化〕字仓颉码是OP,五笔是WXN,四角号码是24210,郑码是NRR,中文电码是0553,区位码是2715。
〔化〕字的UNICODE是U+531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270,UTF-32:00005316,UTF-8:E5 8C 96。
〔化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132,属常用字。
〔化〕字异体字是㐶、花、貨、𠆧、𠏁、𠤎、𠯒、𢡺。
动词
1.古字为“匕”。会意。甲骨文,从二人,象二人相倒背之形,一正一反,以示变化。本义:变化,改变。
2.同本义。
turn; change;
匕,变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徐灏曰:“匕化古今字。”知变化之道。 —— 《易·系辞传》。虞注:“在阳称变,在阴称化,四时变化。” 荀注:“春夏为变,秋冬为化,坤化为物。”和故百物化焉。 —— 《礼记·乐记》若欲其化也。 —— 《周礼·柞氏》。注:“犹生也。”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。 —— 《荀子·正名》。注:“化者改旧形之名。”胜败若化。 —— 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言转化无常也。”因时而化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终不能化。 ——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身化促织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而骨化石。 —— 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化现(变化);化心(改变其心性);化先(四时变化之始);化治(变化治理)
3.教化。
help(a misguided or erring person)to change by education, persuasion,setting an example,etc.;
化,教行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。”以礼乐合天地之化。 —— 《周礼·大宗伯》渐也,顺也,靡也,久也,服也,羽也,谓之化。 —— 《荀子·七法篇》神则能化矣。 —— 《荀子·不苟篇》变则化。 —— 《礼记·中庸》淳淳乎纯谨畏化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士容》。注:“教也。”明明求仁义,常恐不能化民者,卿大夫意也。 —— 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
化声(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);化行(教化播扬于某地);化诲(开导教诲);化雨(比喻善于施教,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);化作(化育生成);化物(化育外物);化胎(化育成胎);化气(化育之气);化光(德化光大);化向(受德化而归顺);化流(德化传布)
4.感化;转变人心。
help to change by persuasion;
正月实来化我也。 —— 《公羊传·桓公六年》。注:“行过无礼谓之化。”是以圣王制世御俗,独化于陶钧之上。 —— 邹阳《狱中梁王书》
化俗(化民成俗,改善习俗);化物(感化外物);化服(感化顺服);化盗(感化盗贼使为良民)
5.募化。
collect alms;
你去那里化些斋吃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化饭(化斋);化布施(即化缘。佛教用语。募化钱粮);化钱(募化钱财);化斋(僧道向人募化斋饭)
6.用火烧 。
burn up;
化人场(化人厂。即火葬场);火化。
7.消化;领会,融会贯通。
digest;
学而不化,非学也。 —— 杨万里《庸言》
化食;食古不化。
8.死。
die;
同物既无虑,化去不复悔。 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读山海经》惟君平昔,聪明绝人,今虽化去,夫岂无物! —— 唐· 刘禹锡《祭柳员外文》
9.消除,去掉。
eliminate; get rid of;
以化腥臊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名词
1.习俗,风气。
convention; custom;
伤化败俗,大乱之道也。 —— 《汉书》
2.造化。自然的功能。
Nature;
修短随化。 —— 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
化力(造化之力);化元(造化的本原);化功(造化之功);化儿(造化小儿)
3.化学 。
chemistry;
数理化。
后缀
1.使成为,使变成 -ize; -ify——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,以构成动词。
绿化;电气化;现代化。
2.另见 huā。
①性质或形态改变。变~。分~。僵~。教( jiào )~。熔~。融~。潜移默~。~干弋为玉帛。。
②佛教、道教徒募集财物。~缘。~斋。
③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。丑~。绿~。
④习俗,风气。有伤风~。
⑤特指“化学”~工。~纤。~肥。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匕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52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2頁,第2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1頁,第42字
古文: 𠤎 、 𠯒 、 𠏁
又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呼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火跨切,𡘋花去聲。《說文》:化,敎行也。《增韻》: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;躬行于上,風動于下,謂之化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我無爲而民自化。
又,以德化民曰化。《禮・樂記》:化民成俗。
又,《韻會》:天地隂陽運行,自有而無,自無而有,萬物生息則爲化。
又,泛言攺易,亦曰變化。《易・繫辭》:擬議以成其變化。
又,貨賄貿易曰化。《書・益稷》:懋遷有無化居。
又,革物曰化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宗伯》:合天地之化。【註】能生非類曰化。【疏】鳩化爲鷹之類,皆身在而心化;若䑕化爲鴽,雀化爲蛤蜃之等,皆據身亦化,故云能生非類。
又,《正韻》:吿誥諭使人回心曰化。《書・大誥》:肆予大化,誘我友邦君。
又,《公羊傳・桓六年》:化我也。【註】行過無禮謂之化,齊人語也。【疏】〈哀六年〉傳云:陳乞曰:常之母有魚菽之祭,願諸大夫之化我也。亦是行過無禮之事。
又,州名。《韻會》:漢屬合浦郡,宋攺化州。
又,《正韻》:呼瓜切,音花。《後漢・馮衍傳》:與時變化。章懷太子註:音花。
又,《韻補》叶胡隈切,音回。《三略》:變動無常,因敵變化,不爲事先,動而輒隨。𨻰琳〈大荒賦〉:越洪寧之蕩蕩兮,追𤣥漠之造化;跨三五其無偶兮,邈卓立而獨奇。
又,叶呼戈切,音訶。〈離騷〉:初既與余成言兮,後悔遁而有他;余既不難夫離別兮,傷靈脩之數化。
又,叶許既切,希去聲。《後漢・傅幹皇后・箴》:在昔明后,日新其化,匪惟訓外,亦訓于內。
又,叶呼臥切,呼去聲。《白虎通》:火之爲言化也,陽氣用事,萬物變化也。《釋名》:火,化也,消化物也。《漢書・敘傳》:偪上幷下,荒殖其貨;侯服玉食,敗俗傷化。
又,《總要》:化音吪,差錯也、謬言也,从人匕會意,小篆與匕混,故加言作訛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其人逢俉化言。
〔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匕部。
〔化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uà、hu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𠤎,五行属水。
〔化〕字造字法是古字为“匕”。会意。甲骨文,从二人,象二人相倒背之形,一正一反,以示变化。本义是变化,改变。
〔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à] ⑴ 性质或形态改变⑵ 佛教、道教徒募集财物⑶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⑷ 习俗,风气⑸ 特指“化学”㈡ [huā] ⑴ 同“花”。
商 甲骨文 𠂤组
商 甲骨文 宾组
商 金文 商
春秋 金文 春秋
战国 金文 战国
汉 简 张家山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八上反切呼跨切頁碼第266頁,第19字續丁孫
敎行也。从𠤎从人,𠤎亦聲。
朱芳圃《殷周文字釋叢》:「化象人一正一倒之形,即今俗所謂翻跟頭。《國語・晉語》:『勝敗若化。』韋注:『化,言轉化無常也。』《荀子・正名篇》:『狀變而實無別而為異者謂之化。』楊注:『化者改舊形之名。』皆其引伸之義也。」
卷别卷十五反切呼跨反頁碼第684頁,第2行,第2字述
敎行也。從人,從𠤎,𠤎亦聲。
臣鍇曰:「𠤎,變𠤎也;化,敎化也。𠤎之在人也。」
卷别卷八上反切呼跨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536頁,第2字許惟賢第674頁,第2字
教行也。
教行於上。則化成於下。賈生曰:此五學者旣成於上。則百姓黎民化輯於下矣。《老子》曰:我無爲而民自化。
从𠤎人。
上𠤎之而下從匕謂之化。化篆不入《人部》而入《𠤎部》者,不主謂𠤎於人者。主謂𠤎人者也。今以化爲變𠤎字矣。
𠤎亦聲。
呼跨切。十七部。
錢一教化,變𠤎。
化,教化施行。字形采用“人、匕”会义。
甲骨文由和構成。,是人字的反寫,音、義不變;,是人字的顛倒,音ㄏㄨㄚˋ,屬變體象形。金文承自甲文,以反向呈現,本是古文字的通例,不影響其音、義。戰國文字作,更可看出由和構成。篆文作,襲於戰國文字之形,只是右邊匕字的頭部彎曲而失其形。字經隸書,體變作、,頗失其形,楷書之形沿其第二例以定體。以上諸形,都從人為形,以匕為聲,且匕聲兼變化之義,所以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525頁,第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673頁,第6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51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43頁,第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23頁,第10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171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997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121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730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8頁,第20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35頁,第1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768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824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84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708頁【崇文】第282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97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346頁,第6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446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787頁,第1字 |
动
1.改变。
《易经•恒卦•彖曰》:“日月得天而能久照;四时变化而能久成。”《淮南子•泛论》:“故圣人法与时变,礼与俗化。”
千变万化、潜移默化。
2.天地生成万物。
造化、化育。
3.转移民俗使归淳厚。
《孟子•尽心上》:“夫君子所过者化,所存者神。”《文选•邹阳 •狱中上书自明》:“是以圣王制世御俗,独化于陶钧之上。”
4.死。
《孟子•公孙丑下》:“且比化者,无使土亲肤,于人心独无恔乎?”唐•刘禹锡〈祭柳员外文〉:“惟君平昔,聪明绝人,今虽化去,夫岂无物!”
物化、羽化。
5.物体消融、改变形性。
《韩非子•五蠹》:“有圣人作,钻燧取火,以化腥臊,而民说之。”
溶化、消化。
6.烧毁。
《西游记•第一三回》:“献过了种种香火,化了众神纸马,烧了荐亡文疏,佛事已毕,又各安寝。”
火化、焚化。
7.求乞、乞讨。
《儒林外史•第一回》:“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。”
化缘、募化。
8.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。
美化、绿化、恶化、电气化、科学化、现代化。
名
1.教化。
《文选•李密•陈情表》:“逮奉圣朝,沐浴清化。”唐•柳宗元〈封建论〉:“孟舒、魏尚之术,莫得而施;黄霸、汲黯之化,莫得而行。”
2.化学的简称。
理化、化工。
◎参见“化子”条。
1.变化;改变。
化名、化装、化脓、千变万化。
2.使变化。
化整为零、化悲愤为力量。
3.风气;风俗习惯。
文化、有伤风化。
4.感化。
教化、劝化、潜移默化。
5.改变形性。
化冻、熔化、融化。
6.消除;祛除。
消化、化痰止渴。
7.烧。
火化、焚化、烧化。
8.(僧、道)死。
羽化、坐化、物化。
9.请求布施。
化缘、化斋。
10.后缀。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。
美化、绿化、净化、国际化。
11.指化学。
化工、化肥、理化。
12.姓。
◎参见【化子】。
change, convert, reform; -ize verändern, verwandeln, umwandeln (V), -isierung <Substantivsuffix&gt, auflösen (einer Substanz) (V), schmelzen (V) changer, transformer, fondre, digérer, se transformer en imitant un modèle, éduquer, transformer les moeurs, convertir, (suffixe) -fier, -iser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