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鍰〕字拼音是(huán),部首是金部,总笔画是17画

〔鍰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金、爰”或“釒、爰”。

〔鍰〕字仓颉码是CBME,五笔是QEFC86,QEGC98,四角号码是82147,郑码是PPGX

〔鍰〕字的UNICODE是U+937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7744,UTF-32:00009370,UTF-8:E9 8D B0。

〔鍰〕字异体字是


名词

1.古代重量單位,或說等於六兩,或說等於六兩半。

huan, a unit of weight used in ancient China;

墨闢疑赦,其罰百鍰,閱實其罪。 —— 《書·呂刑》

2.錢幣。

money;

便是自認罰鍰,也得有個數目,好據供入責。 —— 《兒女英雄傳》

3.通「環」。圓環。

ring;

倉琅根,宮門銅鍰也。 —— 《漢書·孝成趙皇后傳》木門倉琅根,謂宮門銅鍰,言將尊貴也。 —— 《漢書·五行志》


①量詞。古代重量單位。《説文•金部》:“鍰,鋝也。”《集韻•綫韻》:“鍰,量名。”

②錢幣。《廣韻•删韻》:“鍰,錢也。”

③通“環”。圓環。《正字通•金部》:“鍰,與鐶同。”


笔顺:撇、点、横、横、竖、点、撇、提、撇、点、点、撇、横、横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148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315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1303頁,第2

《唐韻》:戸關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胡關切,𡘋音還。《說文》:鋝也。《玉篇》:六兩也。《小爾雅》:二十四銖曰兩,有半曰捷,倍捷曰舉,倍舉曰鋝,謂之鍰。宋咸曰:舉三兩,鍰六兩。《書・呂𠛬》:其罰百鍰。【傳】六兩曰鍰。鍰,黃鐵也。【釋文】鍰,戸關反 —— 六兩也。鄭及《爾雅》同。《說文》云六鋝也。鋝,十一銖二十五分,銖之十三也。馬曰〔馬同〕。又云:賈逵說俗儒以鋝重六兩,《周官》劒重九鋝,俗儒近是。【疏】〈考工記〉云:戈矛重三鋝。馬融云:鋝,量名,當與〈呂𠛬〉鍰同;俗儒云鋝六兩爲一川,不知所出耳。鄭康成云:鍰,稱輕重之名。今代、東萊稱,或以大半兩爲鈞,十鈞爲鍰。鍰重六兩大半兩,鍰、鋝似同「也」,或有存行之者。十鈞爲鍰,二鍰四鈞而當一斤。然則鍰重六兩三分兩之二,《周禮》謂鍰爲鋝,如鄭康成之言,一鍰之重六兩,多於孔、王所說,惟挍十六銖爾。黃鐵,今之銅也。互詳鋝字註。

又,與環同。《前漢・五行志》:宮門銅鍰。【註】鍰,讀與環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胡慣切,音患。又,《五音集韻》:王眷切,音院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《韻補》叶胡涓切,音懸。蘇軾〈月華寺〉詩:天公胡爲不自憐,暮使百鎰朝千鍰。
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73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5頁,第41

《書・呂𠛬》其罰百鍰。《釋文》鍰,戸關反。六兩也。鄭及爾雅同。《說文》云六鋝也。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。馬曰

謹照原文馬曰改馬同。

注解

〔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鍰〕字拼音是hu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爰

〔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uán] ⑴ 量詞。古代重量單位。《説文•金部》:“鍰,鋝也。”《集韻•綫韻》:“鍰,量名。”⑵ 錢幣。《廣韻•删韻》:“鍰,錢也。”⑶ 通“環”。圓環。《正字通•金部》:“鍰,與鐶同。”

字源字形

鍰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鍰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鍰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鍰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鍰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戶關切頁碼467頁,第24字續丁孫

鍰鋝也。从金爰聲。《罰書》曰:「列百鍰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戶刪反頁碼1094頁,第5行,第1字述

鍰鋝也。從金爰聲。《虞書》曰:「罰百鍰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戸關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830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31頁,第1

鍰鋝也。

尚書《釋文》引六鋝也。六誤衍。鄭注《攷工記》曰:許叔重《說文解字》云:鋝,鍰也。今東萊謂大半兩爲鈞。十鈞爲環。環重六兩大半兩。鍰鋝似同矣。《周禮》職金《正義》曰:夏侯,歐陽說。墨罰疑赦。其罰百率。古以六兩爲率。古尚書說百鍰。鍰者,率也。一率,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。百鍰爲三斤。鄭玄以爲古之率多作鍰。玉裁按古文尚書呂㓝作鍰。今文《尙書》作率。亦作𨕖。或作饌。《史記・周本紀》作率。《尙書大傳》一𩜹六兩,作𩜹。《漢書》蕭望之傳金𨕖之法,作𨕖。皆今文尚書也。今文謂率六兩。說古文者謂鍰六兩大半兩。許用古文說者也。百鍰爲三斤。正與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數相合。

从金。爰聲。

戶關切。十四部。

書曰:

古本作書曰。趙本作《虞書》曰。今按當作《周書》曰。

罰百鍰。

呂㓝文。東原師曰:鍰,鋝篆體易譌。說者合爲一。恐未然也。鍰當爲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。《攷工記》作垸,其叚借字。鋝當爲六兩大半兩。《史記》作率,《漢書》作𨕖,其假借字。二十五鍰而成十二兩。三鋝而成二十兩。呂㓝之鍰當爲鋝。《弓人》膠三鋝當爲鍰。一弓之膠,三十四銖二十五分銖之十四。不得多至二十兩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戴東原說甚塙。

鍰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28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1194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887頁
4說文校箋第622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556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2065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445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691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952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70頁,第31字
11標注說文第598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493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3577頁【補遺】第18036頁
14通訓定聲第2894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232頁【崇文】第4925頁
16說文句讀第2040頁
17章授筆記第584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560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285頁,第6字

国语辞典

1.量词。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。有六两、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为一锾的说法。

《书经•吕刑》:“墨辟疑赦,其罚百锾。”

2.金钱。

唐•柳宗元〈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〉:“圣理高悬象,爰书降罚锾。”

两岸词典

◎量词。古代用于计算重量。一般认为一锾为六两。后来泛指金钱。

罚锾。

翻译

measure; money, coins Geld (S) (ancienne unité de mesure de masse)​, monnaie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