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䋔〕字拼音是(bì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䋔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丕”或“糹、丕”。
〔䋔〕字仓颉码是VFMFM,五笔是XGIG86,XDHG98,四角号码是21919,郑码是ZGA。
〔䋔〕字的UNICODE是U+42D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7108,UTF-32:000042D4,UTF-8:E4 8B 94。
〔䋔〕字异体字是紴。
◎拼音bì。纠绞散纤维成纱或绳。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201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20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82頁,第8字
《廣韻》:博禾切;《集韻》:逋禾切,𡘋音波。《說文》:絛屬。
又,《集韻》:匹靡切,音帔。《玉篇》:水紴錦文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平義切,音被。《類篇》:裝束貌。
〔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紴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ō、b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皮。
〔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ō] ⑴ 绦属。⑵ 锦类。⑶ 水波锦文。㈡ [bì] ⑴ 装束貌。
to band together; to twist; to wring and to disperse fiber then to make thin silk, cloth, cotton-yarn or rope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