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乁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yí、jí),部首是⺄部,总笔画是1画

〔乁〕字是独体字。

〔乁〕字仓颉码是MO,五笔是YYLL,四角号码是17030,郑码是YDAA

〔乁〕字的UNICODE是U+4E4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033,UTF-32:00004E41,UTF-8:E4 B9 81。

〔乁〕字异体字是及、乁



◎移动。《説文•乁部》:“乁,流也。从反𠂆,讀若移。”《玉篇•乁部》:“乁,移也,徙也。”


笔顺:横、捺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丿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71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81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6頁,第12

《唐韻》:弋支切;《集韻》:余支切,𡘋音移。《說文》:流也,从反𠂆。《字彙》:闕乁不載。《正字通》:丿乀𠂆乁,見《說文》。趙古則定爲撆、拂、抴、迻四字,魏校、吳元滿諸家各有解詁,獨戴侗《六書統》釋曰:古今書傳未常用此文,凡書方圜曲直、左右抴引,皆因其形勢之自然,初不成文,豈有定名。【按】此說,四文與丨丶同「類」,備偏旁畫母也,故《正韻》𡘋削之。

注解

〔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丿部

〔乁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í、jí,独体字。

〔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í] ⑴ 移动。《説文•乁部》:“乁,流也。从反𠂆,讀若移。”《玉篇•乁部》:“乁,移也,徙也。” [jí] ⑴ 同“及”。《説文•又部》:“乁,古文及。秦刻石及如此。”

字源字形

乁(传抄·东汉·说文解字)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

乁(传抄·魏·三体石经) 魏 传抄 三体石经

乁(传抄·宋·汗简) 宋 传抄 汗简

乁(传抄·宋·古文四声韵)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
乁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乁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弋支切頁碼420頁,第2字續丁孫

乁流也。从反𠂆。讀若移。凡乁之屬皆从乁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以支反頁碼1004頁,第2行,第1字述

乁流也。從反𠂆。凡乁之屬,皆從乁。讀若移。

臣鍇曰:「反𠂆,音曳也。凡曳者不順而曳之也,反曳也,故爲流。流,順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弋支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508頁,第2字許惟賢第1091頁,第4

乁流也。从反𠂆。讀若移。

移从多聲。在十七部。亦用於十六部。乁與𠂆古音同在十六部也。弋支切

凡乁之屬皆从乁。

乁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31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1068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796頁
4說文校箋第557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499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1844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103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621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664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31頁,第9字
11標注說文第534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439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2301頁【補遺】第17858頁
14通訓定聲第2075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097頁【崇文】第4385頁
16說文句讀第1814頁
17說文新證第858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921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164頁,第4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