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幏〕字拼音是(jià),部首是巾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幏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巾、家”。

〔幏〕字仓颉码是LBJMO,五笔是MHPE,四角号码是43232,郑码是LIWG

〔幏〕字的UNICODE是U+5E4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143,UTF-32:00005E4F,UTF-8:E5 B9 8F。



◎古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作为赋税交纳的布。亦称“賨布”。


笔顺:竖、横折钩、竖、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横、撇、弯钩、撇、撇、撇、捺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96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335頁,第6

標點整理本: 第277頁,第1

《唐韻》:古訝切;《集韻》:居迓切;《韻會》:居訝切;《正韻》:居亞切,𡘋音駕。《玉篇》:蠻布也。《韻會》:漢制名,賦蠻布爲幏,猶中國言稅也。左思〈魏都賦〉:賨幏積墆,琛幣充牣。

又,《廣韻》:古牙切;《集韻》:居牙切,𡘋音嘉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

〔幏〕字拼音是ji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家

〔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à] ⑴ 古代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作为赋税交纳的布。亦称“賨布”。

字源字形

幏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幏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幏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幏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幏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古訝切頁碼254頁,第10字續丁孫

幏南郡蠻夷賨布。从巾家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千乍反頁碼652頁,第3行,第1字述

幏枲帬,蠻夷賨布也。從巾家聲。

臣鍇曰:「此亦漢制,名賦夷布爲幏,幏猶中國言稅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古訝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445頁,第2字許惟賢第633頁,第1

幏南郡蠻夷賨布也。

《貝部》曰:賨者,南蠻賦也。《文𨕖》《魏都賦》〉注引《風俗通》曰:槃瓠之後。輸布一匹。小口二丈(《後漢書》少小口二字)。是爲賨布。廩君之巴氏出幏布八丈(《後漢書》云八丈二尺)。幏亦賨也。故統謂之賨布。

从巾。家聲。

古訝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
幏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99頁,第9字
2陳昌治本第637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487頁
4說文校箋第322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307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107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890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3923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633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97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316頁,第14字
12說文注箋第2599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7846頁【補遺】第17169頁
14通訓定聲第1794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674頁【崇文】第2693頁
16說文句讀第1038頁
17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204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753頁,第1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