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諫〕字拼音是(jiàn),部首是言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諫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言、柬”或“訁、柬”。

〔諫〕字仓颉码是YRDWF,五笔是YGLI86,YSLG98,四角号码是05696,郑码是SFLK

〔諫〕字的UNICODE是U+8AE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563,UTF-32:00008AEB,UTF-8:E8 AB AB。

〔諫〕字异体字是讕、谏、𧧅


1.用言语或行动劝告别人改正错误。

《孟子•万章下》:“君有大过则谏。”《新唐书•卷九七•魏征传》:“臣以事有不可,故谏。”

劝谏、规谏。

2.纠正、更改。

《论语•八佾》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《文选•陶渊明•归去来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”

◎姓。如汉代有谏忠。


◎见“谏”。


笔顺: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797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1170頁,第17

標點整理本: 第1145頁,第13

古文: 𧧅

《唐韻》:古晏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晏切,𡘋音㵎。《說文》:証也。【徐曰】閒也。君所謂否,臣獻其可以閒隔之,於文言柬爲諫。柬者,多別善惡以𨻰於君。《白虎通》:閒也、因也、更也。是非相閒,革更其行也。《詩・衞風・淇奧序》〔疏〕:干也。干君之意而吿之。《廣雅》:正也。《廣韻》:諫諍,直言以悟人也。《書・說命》:后從諫則聖。《禮・曲禮》:爲人臣之禮,不顯諫,三諫而不聽,則逃之。子之事親也,三諫而不聽,則號泣隨之。《前漢・賈山傳》:工誦箴諫,瞽誦詩諫,公卿比諫,士傳言諫過。《舊唐書・職官志》:凡諫有五,一曰諷諫、二曰順諫、三曰規諫、四曰致諫、五曰直諫。

又,官名。《周禮・地官》有司諫。【註】諫猶正也,以道正人行。《後漢・百官志》〔註〕:胡廣曰:武帝元狩五年,置諫大夫,爲光祿大夫。世祖中興,以爲諫議大夫。

又,鳥名。《說苑・辨物篇》:東方有鳥名諫珂,文身而朱足,憎鳥而愛狐。

又,果名。《本草綱目》:橄欖,一名諫果。出《農書》。

又,姓。《風俗通》:漢有治書侍史諫忠。

又,《集韻》:居顏切,㵎平聲。《類篇》:諍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郎旰切,音爛 —— 與讕同。

又,叶古限切,音𥳑。《詩・大雅》「王欲玉女,是用大諫」,叶上反。

又,叶經𩃓切,音見。卻正〔「卻」為「郤」字形訛。本作:郤正〕〈釋譏〉: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,游童之吟詠乎疆畔,庶以增廣福祥,輸力規諫。【註】畔音弁。

《俗書證誤》:从東,非。

注解

〔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諫〕字拼音是ji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柬

〔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àn] ⑴ 见“谏”。

字源字形

諫(金文·西周·西周早期)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

諫(金文·西周·西周中期)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

諫(金文·西周·西周晚期)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

諫(金文·春秋·春秋) 春秋 金文 春秋

諫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諫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諫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諫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諫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諫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古晏切頁碼70頁,第35字續丁孫

諫証也。从言柬聲。

丁福保詁林:「《慧琳音義》六卷十六頁『諫』注引《說文》『正也』。蓋古本如是。」吳大澂古籀補:「諫从柬从門,闢門以納諫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溝鴈反頁碼200頁,第1行,第1字述

諫証也。從言柬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古晏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370頁,第1字許惟賢第166頁,第6

諫証也。从言。柬聲。

古晏切。十四部。

白话解释

谏,向朝廷进言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柬”作声旁。

諫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41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200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161頁
4說文校箋第95頁,第18字
5說文考正第90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316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550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29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472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57頁,第29字
11標注說文第96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72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2965頁【補遺】第16435頁
14通訓定聲第2903頁,第6字
15說文義證第198頁【崇文】第789頁
16說文句讀第275頁
17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23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257頁,第3字

国语辞典

1.用言语或行动劝告别人改正错误。

《孟子•万章下》:“君有大过则谏。”《新唐书•卷九七•魏征传》:“臣以事有不可,故谏。”

劝谏、规谏。

2.纠正、更改。

《论语•八佾》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《文选•陶渊明•归去来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”

◎姓。如汉代有谏忠。

两岸词典

1.规劝,使改正错误(一般用于下对上)。

进谏、诤谏、劝谏。

2.〈书〉更改;纠正。

往事不谏、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(《文选‧陶渊明‧归去来兮辞》)。

3.姓。

翻译

remonstrate, admonish ermahnen, abmahnen , Jian (Eig, Fam) faire des remontrances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