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jiào、xuān、tǎo),部首是言部,总笔画是9画

〔䚯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言、刂”或“訁、刂”。

〔䚯〕字仓颉码是YRLN,五笔是YJH,四角号码是02600,郑码是SKD

〔䚯〕字的UNICODE是U+46A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8095,UTF-32:000046AF,UTF-8:E4 9A AF。

〔䚯〕字异体字是討、𠮧



◎同“討”。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:“討,古文䚯同。”《吕氏春秋•原亂》:“亂必有弟,大亂五,小亂三,䚯亂三。”李寳洤高注補正:“䚯,或本討……此指晋文公而言,即後文所謂敗荆人於城濮,定襄王,釋宋出穀戍,是謂討亂三。”


笔顺: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743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146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1121頁,第11

《字彙》:呼淵切,音鋗 —— 聲也。

《正字通》:訆字之譌。六書無䚯,《字彙》誤。

注解

〔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iào、xuān、tǎ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刂

〔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undefined] ⑴ 同“討”。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:“討,古文䚯同。”《吕氏春秋•原亂》:“亂必有弟,大亂五,小亂三,䚯亂三。”李寳洤高注補正:“䚯,或本討……此指晋文公而言,即後文所謂敗荆人於城濮,定襄王,釋宋出穀戍,是謂討亂三。”

字源字形

䚯(传抄·唐·唐代石刻篆文)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

䚯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䚯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(ancient form of 討) to quell (uprising, rebellion, etc.) to punish (another nation, etc.) by force fo arms, sound; voice; tone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