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劫〕字拼音是(jié),部首是力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劫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去、力”,五行属木。
〔劫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力,去声。本义是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。
〔劫〕字仓颉码是GIKS,五笔是FCLN86,FCET98,四角号码是44727,郑码是BZYM,中文电码是0506,区位码是2957。
〔劫〕字的UNICODE是U+52A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163,UTF-32:000052AB,UTF-8:E5 8A AB。
〔劫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660,属常用字。
〔劫〕字异体字是㤼、刦、刧、刼、𠉨、𠛗、𠞏。
动词
1.会意。从力,去声。本义: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。
2.威胁;威逼。
threaten; coerce;
劫,人欲去,以力胁止,曰劫。 —— 《说文》劫之以众。 —— 《礼记·儒行》已珉欲以齐秦劫 魏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秦策》故口可劫而使墨云。 —— 《荀子·解蔽》不可劫以死生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精神》因以劫众。 —— 《汉书·高帝纪》积威所劫。 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劫杀(劫持并加以杀害);劫略(以威力胁迫于人);劫盟(以暴力逼人缔结盟约);劫质(挟持人质,借此勒索)
3.抢夺;强取。
plunder; raid; rob;
乃欲以生劫之,必得约契以报太子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燕策》谋劫单于母。 —— 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行劫缚者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劫掳(抢劫掳掠);劫鞘(抢劫鞘银);劫磷(劫难;灾难。磷:薄;损伤);劫剞(抢劫掠夺);打劫(抢劫);行劫(进行抢劫)
名词
1.盗贼,劫匪 。
robber;
劫人(强盗);劫帅(盗贼的首领);劫盗(强盗;劫贼);劫贼(强盗;土匪)
2.佛教名词。“劫波”(或“劫簸”)的略称。意为极久远的时节。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,重新再开始,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“劫”。后人借指天灾人祸 。
calamity;
劫灰(本为佛教所谓“劫火”之余灰,后多指战乱后留下的残迹);劫内(在大难、厄运之中);劫磨(灾难;折磨);劫花(凋谢之花)
3.围棋术语,争夺某一从属未定的棋眼。
eye;
陈木南正在暗欢喜,又被他生出一个劫来,打个不清, 陈木南又要输了。 —— 《儒林外史》
①强取,掠夺。~掠。洗~。~道。~富济贫。
②威逼,胁制。~持(要挟,挟持)。~制。
③灾难。~数( shù )(佛教指注定的灾难)。~难( nàn )。浩~(大灾难)。遭~。~后余生。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力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39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6頁,第3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5頁,第24字
《唐韻》:居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訖業切,𡘋音极。《說文》:欲去以力脅止曰劫。一曰以力去曰劫。【徐曰】會意。《玉篇》:强取也。《正韻》:奪也、勢脅也。《禮・儒行》:劫之以衆。
又,《韻會》:劫劫,猶汲汲也。韓文:人皆劫劫。
又,傅毅〈舞賦〉:形態和神意協,從容得志不劫。【註】言雍容不相廹也。
又,浩劫,宮殿大階級也。杜甫〈玉臺觀〉詩:浩劫因王造,平臺訪古遊。
《韻會》:通作刧,亦通作刦。
〔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力部。
〔劫〕字拼音是ji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去、力,五行属木。
〔劫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力,去声。本义是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。
〔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é] ⑴ 强取,掠夺⑵ 威逼,胁制⑶ 灾难
汉 简 张家山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居怯切頁碼第461頁,第10字續丁孫
人欲去,以力脅止曰劫。或曰以力止去曰劫。
段玉裁據《韻會》補「从力、去」。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居怯反頁碼第1083頁,第3行,第1字述
人欲去以力脅止曰劫;或曰以力去曰劫。
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居怯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801頁,第7字許惟賢第1217頁,第7字
人欲去㠯力脅止曰劫。
脅猶迫也。俗作愶。古無其字。用脅而已。以力止人之去曰劫。不專謂盜。而盜禦人於國門之外亦劫也。太史公曰:劫人作姦。
或曰㠯力去曰劫。
用力而逃也。
从力去。
依《韵會》補此三字。二義皆力去也。此篆从力。而俗作刦,从刀。葢刀與力相淆之處固多矣。居怯切。八部。
朱二猶今之勒贖,與虜略誼異。
劫,当有人想要前往,用武力胁迫阻止他,就叫“劫”。有的人分析字形说,以“力”止“去”就叫“劫”。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從去、從力,表示人想離去卻被強力脅迫停止。隸書改成從去、從刀,表示用刀迫止人不能離去。楷書又改從篆文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915頁,第1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78頁,第8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76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13頁,第20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49頁,第1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039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403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828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918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5頁,第2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90頁,第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66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440頁【補遺】第18024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588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17頁【崇文】第486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15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577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437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70頁,第3字 |
动
1.用威吓的手段胁迫。
《史记•卷八六•刺客传•荆轲传》:“诚得劫秦王,使悉反诸侯侵地。”宋•苏洵〈六国论〉:“悲夫!有如此之势,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。”
2.强取、抢夺。
南朝宋•刘义庆《世说新语•自新》:“陆机赴假还洛,辎重甚盛,渊使少年掠劫。”
打劫、抢劫、打家劫舍。
名
1.梵语音译“劫波”( kalpa)的略称。一个极为长久的时间单位。佛教以世界经历若干万年即毁灭一次,再重新开始为“一劫”。
大劫、小劫、贤劫。
2.灾难、灾祸。
《聊斋志异•卷一•娇娜》:“今有雷霆之劫。”
浩劫、劫难、劫后余生。
3.围棋上指从属未定,可互相牵制的棋眼。
《儒林外史•第五三回》:“这一盘邹泰来却杀死四五块,陈木南正在暗欢喜,又被他生出一个劫来,打个不清。”
1.威吓胁迫。
劫持、劫众、劫迫。
2.夺取;掠夺。
劫财、劫囚、抢劫。
3.佛教用语。劫波或劫簸的简称。指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周期。比喻灾难或厄运。
劫难、浩劫、万劫不复、劫后余生。
take by force, coerce; disaster Katastrophe, Unglück, Verhängnis (S), drohen, zwingen (V), rauben, berauben, plündern, überfallen, Raubzug machen (V) voler, piller, saisir par la force, contraindre, calamité, catastrophe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