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苣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jù、qǔ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7画

〔苣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巨”,五行属木。

〔苣〕字仓颉码是TSS,五笔是AANF,四角号码是44717,郑码是EHX,中文电码是5385,区位码是6036

〔苣〕字的UNICODE是U+82E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507,UTF-32:000082E3,UTF-8:E8 8B A3。

〔苣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3664

〔苣〕字异体字是炬、𤉝、𥬙


名词

1.莴苣,菜名。

lettuce;

而苣不甲坼,独野苋菁菁。 —— 杜甫《种莴苣》

2.另见 qǔ。


①〔莴~〕见“莴”。

②〔~胜〕胡麻的别称。

③用苇杆扎成的火炬。


笔顺: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横折、横、竖折/竖弯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5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023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991頁,第9

《唐韻》:其呂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臼許切,𡘋音巨。《說文》:束葦燒也。今俗別作炬,非是。《後漢・皇甫規傳》:束苣乗城。

又,《唐書・車服志》:凡天子之車五路,金鳳翅,畫苣文鳥獸。

又,《玉篇》:苣藤,胡麻也。曹唐〈遊仙〉詩:喫盡溪頭苣蕂花。

又,《本草》:萵苣。見萵字註。又,白苣,似萵苣,葉有白毛,氣味苦寒。又,苦菜,一名苦苣。《韻會》:野生曰褊苣。杜甫詩:苦苣刺如針。【註】卽野苣也。

注解

〔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苣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ù、q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巨,五行属

〔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ù] ⑴ 〔莴~〕见“莴”。⑵ 〔~胜〕胡麻的别称。⑶ 用苇杆扎成的火炬。 [qǔ] ⑴ 〔~荬菜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野生,叶互生,广披针形,花黄色,茎叶嫩时可食。

字源字形

苣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苣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苣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苣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其呂切頁碼29頁,第14字續丁孫

苣束葦燒。从艸巨聲。

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炬,非是。

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炬,如《儀禮・士喪禮》鄭注:『燋,炬也。所以燃火者也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求許反頁碼103頁,第4行,第1字述

苣束葦焼。從艸巨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其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75頁,第2字許惟賢第76頁,第11

苣束葦燒也。

《後漢書・皇甫嵩傳》。束苣乘城。俗作炬。以此爲苣蕂,萵苣字。

从艸。巨聲。

其呂切。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俗作炬,非。

今作炬。

苣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4頁,第17字
2陳昌治本第89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82頁
4說文校箋第40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33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120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233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82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87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3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40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326頁,第4字
13說文詁林第1857頁【補遺】第16258頁
14通訓定聲第171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00頁【崇文】第397頁
16說文句讀第120頁
17說文新證第71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50頁,第8字
19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548頁,第2字
20古字釋要第91頁,第9字

国语辞典

1.参见“莴苣”条。

2.火把。

《后汉书•卷七一•皇甫嵩传》:“嵩乃约敕军士,皆束苣乘城。”

3.烛。

五代蜀•牛峤〈菩萨蛮•绿云鬓上飞金雀〉词:“窗寒天欲曙,犹结同心苣。”

两岸词典

◎参见【莴苣】。

◎参见【苣荬菜】。

翻译

kind of lettuce laitue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