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詎〕字拼音是(jù),部首是言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詎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言、巨”或“訁、巨”。

〔詎〕字仓颉码是YRSS,五笔是YANG,四角号码是01617,郑码是SHX

〔詎〕字的UNICODE是U+8A4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406,UTF-32:00008A4E,UTF-8:E8 A9 8E。

〔詎〕字异体字是


1.岂、何,表示反问的语气。

晋•陶渊明〈读山海经〉诗一三首之一○:“徒设在昔心,良晨讵可待?”南朝陈•阴铿〈渡青草湖〉诗:“滔滔不可测,一苇讵能航?”

讵料、讵知。

2.曾。

《文选•陆机•叹逝赋》:“弥年时其讵几,夫何往而不残?”《文选•潘岳•悼亡诗三首之三》:“尔祭讵几时,朔望忽复尽。”

3.不料、哪知。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•第一○一回》:“讵接了回条,又是推辞。”

◎假若、如果。

《国语•晋语六》:“讵非圣人,不有外患,必有内忧。”


◎见“讵”。


笔顺: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折、横、竖折/竖弯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760頁,第12

同文書局本: 第1154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1129頁,第13

《唐韻》:其呂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臼許切,𡘋音巨。《說文》:詎,猶豈也。《莊子・大宗師》: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。《後漢・光武紀》: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。《宋書・沈約自序》:若馳一介,四方詎不響應。

又,《玉篇》:止也、至也、格也。

又,通作巨。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沛公不先破關中兵,公巨能入乎。【師古註】巨,讀曰詎,猶豈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其據切,巨上聲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字林》:未知詞也。

《正字通》:《讀書通》詎通作渠、鉅、遽,𡘋非。
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668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0頁,第19
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其據切,巨上聲。義同。

謹按其據切係去聲非上聲,上字謹改去字。

注解

〔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詎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巨

〔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ù] ⑴ 见“讵”。

字源字形

詎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詎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詎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詎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其呂切頁碼77頁,第5字續丁孫

詎詎猶豈也。从言巨聲。

詎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54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220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174頁
4說文校箋第107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99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355頁,第1字
7說文探原第1436頁,第2字
8說文集注第526頁,第2字
9說文標整第63頁,第21字
10標注說文第107頁,第13字
11說文注箋第795頁,第2字
12說文詁林第3172頁【補編】第14904頁
13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128頁,第3字
14古字釋要第275頁,第6字
15新附通誼第11頁,第3字

国语辞典

1.岂、何,表示反问的语气。

晋•陶渊明〈读山海经〉诗一三首之一○:“徒设在昔心,良晨讵可待?”南朝陈•阴铿〈渡青草湖〉诗:“滔滔不可测,一苇讵能航?”

讵料、讵知。

2.曾。

《文选•陆机•叹逝赋》:“弥年时其讵几,夫何往而不残?”《文选•潘岳•悼亡诗三首之三》:“尔祭讵几时,朔望忽复尽。”

3.不料、哪知。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•第一○一回》:“讵接了回条,又是推辞。”

◎假若、如果。

《国语•晋语六》:“讵非圣人,不有外患,必有内忧。”

两岸词典

◎〈书〉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豈”、“哪里”。

讵料、主人盛情邀请,讵能却之?。

翻译

interjection used to express surprise comment?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