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決〕字拼音是(jué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7画

〔決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夬”。

〔決〕字仓颉码是EDK,五笔是INWY,四角号码是35180,郑码是VXGD

〔決〕字的UNICODE是U+6C7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770,UTF-32:00006C7A,UTF-8:E6 B1 BA。

〔決〕字异体字是决、吷、夬、𣲺、𦐍


1.疏通水道。

《书经•益稷》:“予决九川,距四海。”《孟子•滕文公上》:“决汝汉,排淮泗。”

2.隄防溃坏。

《淮南子•天文》:“贲星坠而勃海决。”

决堤、溃决、黄河决口。

3.判定、断定。

《史记•卷五三•萧相国世家》:“群臣争功,岁余功不决。”

判决、议决、犹豫不决。

4.竞争胜负。

唐•高迈〈济河焚舟赋〉:“冀桑榆之未晚,得雌雄之一决。”

决一死战。

5.处死。

《三国志•卷一六•魏书•仓慈传》:“慈躬往省阅,料简轻重,自非殊死,但鞭杖遣之,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。”

处决、枪决。

6.张开、裂开。

《文选•扬雄•甘泉赋》:“天阃决兮地垠开,八荒协兮万国谐。”唐•杜甫〈望岳〉诗:“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”

7.离别。

《史记•卷四九•外戚世家》:“姊去我西时,与我决于传舍中,丐沐沐我,请食饭我,乃去。”


◎同“决”。


笔顺:点、点、提、横折、横、撇、捺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455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609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556頁,第9
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古穴切,音玦 —— 水名。《水經》:決水,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。【注】俗名爲檀山峴,蓋大別之異名也。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,西北流逕蓼縣故城,灌水注之,故〈地理志〉曰:決水北注蓼入灌,灌水於蓼亦入決。

又,決決,北方水名。《山海經》:龍侯之山,決決之水出焉,東流注于河。

又,行流也。《管子・君臣下篇》:決之則行,塞之則止。《左傳・襄三十一年》:不如小決使道。

又,斷也、判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,決嫌疑。又,分爭辨訟,非禮不決。

又,以齒斷物亦曰決。《禮・曲禮》:濡肉齒決,乾肉不齒決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梓人,銳喙、決吻。【疏】鳥乃喙長,決物食之時,以其近喙本決,故云決吻。決如字。又,烏穴反。

又,開也。《儀禮・鄕射禮》:袒決遂。【註】決,猶闓也,以象骨爲之,著右大擘指,以鈎絃闓體也。闓音開。《詩・小雅》:決拾既佽。

又,絕也,與訣同。《前漢・蘇武傳》:李陵與蘇武決去。【註】決,別也。

又,決曹,官名,主罪法者。《後漢・黃昌傳》:習文法,仕郡爲決曹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呼決切,音血 —— 疾貌。一曰小飛也。與𦐍通。《莊子・逍遙遊》:決起而飛,搶榆枋。決,或作𦐍。

又,《集韻》:苦穴切,音闋 —— 與缺同,或从血作𧖫,亦作決。《史記・秦始皇紀》:譬猶騁六驥過決𨻶也。

又,涓惠切,音桂 —— 疾貌。《莊子・齊物論》:麋鹿見之而決驟。【註】決,徐邈讀古惠反。

注解

〔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決〕字拼音是ju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夬

〔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ué] ⑴ 同“决”。

字源字形

決(简·楚〔战国〕·上博) 楚〔战国〕 简 上博

決(简·秦·睡虎地) 秦 简 睡虎地

決(简·秦·龙岗) 秦 简 龙岗

決(简·汉·张家山) 汉 简 张家山

決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決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決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決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決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決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穴切頁碼370頁,第14字續丁孫

𣲺

𣲺行流也。从水从叏。廬江有決水,出於大別山。

按:古籍中多作「決」,今「决」字通行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鵙穴反頁碼907頁,第1行,第2字述

𣲺行流也。從水夬聲。廬江有決水,出大別山。

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決水,廬江雩婁縣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穴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218頁,第1字許惟賢第965頁,第5

𣲺下流也。

各本作行流。《眾經音義》三引皆作下流。下讀自上下下之下。胡駕切。決水之義引伸爲決𣃔。

从水。夬聲。

古穴切。《眾經音義》三引《說文》胡玦切。十五部。

廬江有決水。出大別山。

《地理志》。廬江郡雩婁。決水,北至蓼入淮。又有灌水,亦北至蓼入決。《水經注》。決水,自安豐縣故城西北。逕蓼縣故城東。又西北,灌水注之。又北入於淮。決水卽今史河。詳灌字下。按《漢志》六安國安豐縣下曰:《禹貢》大別在西南。許云決水出大別山。卽安豐之大別山也。漢安豐今爲固始及霍丘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決斷當作夬。

與潰聲誼相同。決从夬聲、潰从貴聲,夬、貴音同。決斷當作夬字,夬,決也。離别曰訣别,訣《說文》無,亦當作夬。

下流也。決斷=夬斷。

決斷字當作夬【快】,訣别=夬。

白话解释

决,在洪汛期打开水坝,让洪水畅通。字形采用“水、夬”会义。庐江有決水河,源出于大別山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、篆文的形構皆作從水、夬聲。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夬聲,表示音讀。隸變作,楷定作決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决」。

決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32頁,第13字
2陳昌治本第935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705頁
4說文校箋第482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442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1614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273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474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361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91頁,第25字
11標注說文第466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390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001頁【補遺】第17670頁
14通訓定聲第2649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969頁【崇文】第3873頁
16說文句讀第1576頁
17章授筆記第459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49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029頁,第3字

国语辞典

1.疏通水道。

《书经•益稷》:“予决九川,距四海。”《孟子•滕文公上》:“决汝汉,排淮泗。”

2.隄防溃坏。

《淮南子•天文》:“贲星坠而勃海决。”

决堤、溃决、黄河决口。

3.判定、断定。

《史记•卷五三•萧相国世家》:“群臣争功,岁余功不决。”

判决、议决、犹豫不决。

4.竞争胜负。

唐•高迈〈济河焚舟赋〉:“冀桑榆之未晚,得雌雄之一决。”

决一死战。

5.处死。

《三国志•卷一六•魏书•仓慈传》:“慈躬往省阅,料简轻重,自非殊死,但鞭杖遣之,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。”

处决、枪决。

6.张开、裂开。

《文选•扬雄•甘泉赋》:“天阃决兮地垠开,八荒协兮万国谐。”唐•杜甫〈望岳〉诗:“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”

7.离别。

《史记•卷四九•外戚世家》:“姊去我西时,与我决于传舍中,丐沐沐我,请食饭我,乃去。”

两岸词典

1.洪水冲垮(堤岸)。

决堤、决口、溃决。

2.破裂;截断。

决裂、挥剑决浮云。

3.决定;判断。

悬而未决、决胜千里、决意、决计。

4.特指处死囚犯。

处决、枪决、斩决。

5.决定最后胜负;较量。

决胜局、决一雌雄、速战速决、决出冠亚军。

6.果敢;坚定。

坚决、犹豫不决、毅然决然。

7.用在否定词前面,相当于“一定”、“必定”。

决不后退、决无二心、决不是进步,而是后退。

翻译

decide, determine, judge an jemandem die Todesstrafe vollstrecken (S)​, Bresche, Einbruchstelle (S)​, bestimmen, beenden (V)​, entscheiden, befinden (V) absolument, décider, déterminer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