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豈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qǐ、kǎi),部首是豆部,总笔画是10画

〔豈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山、豆”。

〔豈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壴( zhù )省,微省聲。壴,陳列樂器。( kǎi )。本义是回師時獻功之樂。

〔豈〕字仓颉码是UMRT,五笔是MGKU,四角号码是22108,郑码是LLJU

〔豈〕字的UNICODE是U+8C4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912,UTF-32:00008C48,UTF-8:E8 B1 88。

〔豈〕字异体字是凱、壴、岂、愷、豈


形容词

◎同“愷”( kai )。安樂 comfort; joy 王在在鎬,豈樂飲酒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魚藻》 既見君子,孔燕豈弟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蓼蕭》

副词

1.形聲。从壴( zhù )省,微省聲。壴,陳列樂器。( kǎi )本義:回師時獻功之樂。

2.“豈”假借作虛詞,用在句中或句首,表示反問。

3.相當於“難道”,“怎麼”。

how;

豈非計久長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趙策》豈若吾鄉鄰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豈其憤世疾邪者耶。 —— 明· 劉基《賣柑者言》豈獨一琴哉。 —— 明· 劉基《郁離子·千里馬篇》

豈奈(何奈,無奈);豈不爾思(怎能不思念你);豈有他哉(表示沒有其他原因)

4.相當於何況 。

much less; let alone;

豈況(何況)

5.其。

6.表示祈使。

would;

豈不可(怎麼不可以)

7.表示估計、推測。相當於也許、莫非。

perhaps; maybe;

將軍豈有意乎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燕策》荊卿豈無意哉。將軍豈願見之乎。 —— 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將軍豈有意乎。

豈有(也許有)


◎助詞,表示反詰(➊哪里,如何,怎麼,如“~敢”,“~堪”,“~可”,“~有此理”;➋難道,如“~非”,“~不”,“~有意乎”)。


笔顺:竖、竖折/竖弯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点、撇、横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豆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852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191頁,第20

標點整理本: 第1167頁,第21

《廣韻》:袪俙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去幾切,𡘋音䔇。《說文》:還師振樂也。又,欲也、登也。【徐曰】今借此爲語詞。《玉篇》:安也、焉也。《廣韻》:曾也。《增韻》:非然之辭。《書・五子之歌》:怨豈在明。《詩・召南》:豈不夙夜。【傳】豈不,言有是也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可亥切,音鎧 —— 與凱、愷𡘋通,軍勝之樂也。又,樂也、和也。〇【按】經傳凱歌、凱風、愷悌、樂愷,皆借豈;古凱、愷、豈音義通,今分爲二。

《字彙》:从耑省,从豆省。俗作山頭,非;《同文舉要》豈同「剴」,亦非。
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中 部首:豆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686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1頁,第11

《說文》還師振樂也。

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。

注解

〔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豆部

〔豈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ǐ、kǎ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山、豆

〔豈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壴( zhù )省,微省聲。壴,陳列樂器。( kǎi )。本义是回師時獻功之樂。

〔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ǐ] ⑴ 助詞,表示反詰(➊哪里,如何,怎麼,如“~敢”,“~堪”,“~可”,“~有此理”;➋難道,如“~非”,“~不”,“~有意乎”)。 [kǎi] ⑴ 同“愷”,快樂。⑵ 同“凱”,勝利的。

字源字形

豈(简·秦·睡虎地) 秦 简 睡虎地

豈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豈(传抄·唐·唐代石刻篆文)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

豈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豈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豈(传抄·宋·汗简) 宋 传抄 汗简

豈(传抄·宋·古文四声韵)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
豈(传抄·宋·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)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

豈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豈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豈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墟喜切頁碼154頁,第1字續丁孫

豈還師振旅樂也。一曰欲也,登也。从豆,微省聲。凡豈之屬皆从豈。

段玉裁據徐鉉注改「微」作「𢼸」。徐灝箋:「豈即古愷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丘里反頁碼390頁,第5行,第1字述

豈還師振旅樂也。一曰欲也,登也。從豆,微省聲。凡豈之屬,皆從豈。

臣鍇曰:「《周禮》:『師大捷獻豈。』作愷,今借此爲詞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墟豨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824頁,第4字許惟賢第366頁,第5

豈還師振旅樂也。

《公羊傳》曰:出曰祠兵。入曰振旅。《周禮・大司樂》曰:王師大獻。則令奏愷樂。注曰:大獻,獻捷於祖。愷樂,獻功之樂。鄭司農說以《春秋》晉文公敗楚於城濮。傳曰:振旅愷以入於晉。按經傳豈皆作愷。

一曰欲登也。

各本作欲也,登也。多也字。今刪正。欲登者,欲引而上也。凡言豈者皆庶幾之䛐。言幾至於此也。故曰欲登。《曾子問》。周公曰:豈不可。注。言是豈於禮不可。按此謂於禮近於不可也。《漢書》丙吉傳。豈宜褒顯。猶言葢庶幾宜褒顯也。周漢文字用豈同此者甚多。舉二事足以明矣。《欠部》有𣢆字,幸也。《文王世子》注,孔廟《禮器》碑有𩥉字。意皆與豈相近。𩥉卽豈之變也。豈本重難之䛐。故引伸以爲疑䛐。如《召南》傳曰豈不言有是也。後人文字言豈者,其意若今俚語之難道。是與《曾子問》,丙吉傳二豈字似若相反。然其徘徊審顧之意一也。

从豆。

豆當作壴省二字。豈爲獻功之樂。壴者陳樂也。

𢼸省聲。

𢼸各本作微。誤。今依鉉本𢼸下注語正。墟豨切。十五部。按鉉豨作喜。誤。

凡豈之屬皆从豈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豈字《說文》有三解:(一),「還師振旅樂也」。此即凱歌之正字(凱乃俗字)。(二)「欲也」。此假為覬字。(三)「登也」。此假為隑字(隑訓梯,見《方言》注)。

白话解释

豈,迎接军队得胜归来和欢送军队出征时演奏的鼓乐,用以振奋士气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豈”是期望,“豈”是登高。字形采用 “豆”作边旁,用有所省略的“微”作声旁。所有与豈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豈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字形從壴省,表示陳設樂器的木架;從微省聲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豈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05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403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312頁
4說文校箋第200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191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682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199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272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999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22頁,第9字
11標注說文第198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157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5131頁【補遺】第16756頁
14通訓定聲第2194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410頁【崇文】第1637頁
16說文句讀第607頁
17說文新證第403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206頁,第5字
19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95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492頁,第8字

国语辞典

1.难道、怎么,表示反诘、疑问。

岂敢、岂有此理。《诗经•郑风•褰裳》:子不我思,岂无他士?唐•李白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〉诗:曾参岂是杀人者,谗言三及慈母惊。

2.是否、是不是,表示推测。

《汉书•卷五八•卜式传》:“家岂有冤,欲言事乎?”《三国志•卷三五•蜀书•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? ”

3.其,表示期望或命令。

《国语•吴语》:“天王岂辱裁之?”《汉书•卷七四•丙吉传》:“愿将军详大议,参以蓍龟,岂宜褒显?”

◎军队凯旋归来所奏的乐曲。

《说文解字•岂部》:“岂,还师振旅乐也。”

◎和乐。

《诗经•小雅•鱼藻》:“王在在镐,岂乐饮酒。”三国魏•阮籍〈咏怀诗〉八二首之二三:“岂安通灵台,游瀁去高翔。”

两岸词典

1.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哪”、“怎么”、“难道”。

岂可、岂非、岂有此理?。

2.姓。

翻译

how? what? wie? was? (Partikel drückt Erstaunen bei abweichender Meinung aus)​ (Int) comment ?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