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跨〕字拼音是(kuà),部首是足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跨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𧾷、夸”,五行属木。

〔跨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足,夸声。本义是迈步,越过。

〔跨〕字仓颉码是RMKMS,五笔是KHDN,四角号码是64127,郑码是JIBZ,中文电码是6421,区位码是3171

〔跨〕字的UNICODE是U+8DE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328,UTF-32:00008DE8,UTF-8:E8 B7 A8。

〔跨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2913,属常用字

〔跨〕字异体字是㐄、夸、胯、𡕒、𧿾、𨀗、𨁣、𨂍


动词

1.形声。从足,夸声。本义:迈步,越过。

2.同本义。

step; stride;

跨,渡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谓大其两股间,以有所越也。”不跨其国。 —— 《国语·晋语》康王跨之。 —— 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

跨进大门;跨过小沟;跨蹑(跨踏;跨步);跨巽(跨到或达到“巽”的方位);跨火(跨过火堆。为一种民俗);跨踪(跨越)

3.超过。

go beyond;

乃览秦制,跨 周法。 —— 张衡《西京赋》

跨灶(比喻儿子胜过父亲);跨俗(超越世俗);跨年(从旧年底到新年初的时间)

4.骑。

bestride;

跨战马去草原;跨鹤(乘鹤。比喻成仙);跨青牛(相传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仙去)

5.横于上。

span;

跨谷弥阜。 —— 《文选·张衡·西京赋》

跨街楼(联结街道两旁楼房而横跨在街道上空的楼。又称过街楼);跨所(跨院,正院旁边的院子);跨虹(喻指拱形桥)

6.挎。

carry on the arm;

智深到座前领了法贴,辞了长老,背上包裹,跨了戒刀禅杖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
跨菜篮子;跨刀(挎着腰刀)

7.占据。

occupy;

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。 ——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8.又。

若跨有荆益。

跨蹈(占有);跨据(据有);跨有(据有)

9.兼有 。

have both;

跨州连郡(指占有数个州、郡的意思);跨蹑(兼有其地);跨边(兼有边境两方的藉贯)

名词

◎指两腿之间。通“胯”。

hip;

能死,剌我;不能,出跨下。 —— 《汉书·韩信传》

跨下之辱(从他人胯下爬过去的屈辱。比喻胸怀大志的人,能忍辱负重);跨下(两腿之间)


①抬腿向前或向旁移动越过,迈过。~进。~入。~度。

②骑,两脚分在器物的两边坐着或立着。~马。小孩~着门槛。

③超过时间或地区之间的界限。~越。~年度。~国公司。

④附在旁边。~院。

⑤古同“胯”。


笔顺: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提、横、撇、捺、横、横、竖折折钩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29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225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1204頁,第5
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苦化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枯化切,𡘋音胯。《說文》:渡也。《玉篇》:越也。《左傳・昭十三年》:康王跨之。【註】過其上。

又,《廣韻》:兩股閒也。《詩・魯頌》:有驈有黃。【傳】驪馬白跨曰驈。【疏】郭云:𩩙閒也。《倉頡篇》云:兩股閒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苦故切,音庫 —— 踞也。〈晉語〉:不跨其國。【註】猶踞也。《史記・李斯傳》: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。

又,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跨野馬。【註】《索隱》曰:跨,乗之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苦瓜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枯瓜切,𡘋音誇 —— 吳人云坐曰跨。《類篇》:大坐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苦瓦切,音㡁 —— 䠚跨,行不進貌。

又,《集韻》:枯買切,音胯 —— 䠚跨,行貌。

注解

〔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

〔跨〕字拼音是ku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夸,五行属

〔跨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足,夸声。本义是迈步,越过。

〔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uà] ⑴ 抬腿向前或向旁移动越过,迈过⑵ 骑,两脚分在器物的两边坐着或立着⑶ 超过时间或地区之间的界限⑷ 附在旁边⑸ 古同“胯”。

字源字形

跨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跨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跨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跨(传抄·宋·古文四声韵)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
跨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跨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跨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下反切苦化切頁碼61頁,第3字續丁孫

跨渡也。从足夸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四反切苦夜反頁碼174頁,第6行,第3字述

跨渡也。從足夸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下反切苦化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26頁,第4字許惟賢第146頁,第8

跨渡也。

謂大其兩股閒以有所越也。因之兩股閒謂之跨下。《史記・淮陰矦傳》作胯下。夊部曰:𡕒,跨步也。苦瓦切

从足。夸聲。

苦化切。按古音在五部。音轉入於十七部耳。《五經文字》云:《說文》作𨀗。《經典》相承隷省作跨。此實不然。夸聲在五部。㐄聲在十七部。絕無𡗢字。至《肉部》云:《說文》〈月𡗢〉。隷省作胯。則更誤。《說文》有㐄字。無〈月𡗢〉,胯字。胯卽㐄之俗《廣韵》曰:兩股閒也。玉裁又按。蹴蹋躡踄蹈躔踐七字一氣銜接。不當中絕以跨字。疑許書本無跨字。《夂部》之㐄釋曰:跨步也。跨步當爲夸步。夸步者,大步也。大張其兩股曰㐄。必云夸步不云大步者,㐄夸雙聲也。後人改㐄作跨。《玉篇》云:㐄與跨同。其明證也。又專言兩股閒則作胯。㐄字之訓則改之曰跨步。皆出後人增竄。此所以張參本與今本參差乖異而皆不必是歟。

白话解释

跨,越过。字形采用“足”作边旁,采用“夸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由「足」、「夸」二字構成。從足,示足部動作之義。從夸,聲符,注明音讀。隸書承自篆文,右體作「」。楷書承自篆文,右體沿之作「亏」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跨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19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175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143頁
4說文校箋第84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79頁,第14字
6說文今釋第272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471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15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411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49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84頁,第14字
12說文注箋第632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727頁【補遺】第16393頁
14通訓定聲第1684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75頁【崇文】第697頁
16說文句讀第239頁
17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587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225頁,第11字

国语辞典

1.举步移动。

向右横跨一步。

2.乘、骑。

《史记•卷一一七•司马相如传》:“裤白虎,被豳文,跨野马。”宋•陆游〈谒石犀庙〉诗:“兴亡俱昨梦,惆怅跨驴归。”

3.越过。

《左传•昭公十三年》:“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。使五人齐,而长入拜,康王跨之。”晋•杜预•注:“跨,过其上也。”

4.超出、胜过。

唐•杜甫•戏为六绝句六首之四:“才力应难跨数公,凡今谁是出群雄。”

5.兼及。

《三国志•卷三五•蜀书•诸葛亮传》:“自董卓已来,豪杰并起,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。”

跨组、跨行。

6.统驭、占有。

《国语•晋语一》:“不跨其国,可谓挟乎?”三国吴•韦昭•注:“跨,犹据也。”《史记•卷八七•李斯传》:“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。”

7.横架其上。

明•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•卷三上•粤西游记》:“二水合而西南,则又观音桥跨之。”

8.悬挂、佩戴。

《水浒传•第四五回》:“石秀捉了包裹,跨了解腕尖刀,来辞潘公。”

◎两腿之间。

《汉书•卷三四•韩信传》:“众辱信曰:『能死,刺我;不能,出跨下。』”

两岸词典

1.迈过;越过。

跨栏、跨越、跨过小溪、跨海远行。

2.两腿分开,使物体处在胯下;骑。

跨上战马。

3.(桥梁等建筑物)横架在上方。

跨海大桥。

4.超越一定的界限;兼及。

跨世纪、跨学科、跨行业、跨组学习。

5.附在旁边的。

跨院、跨间、跨屋。

翻译

straddle, bestride, ride; carry über etwas hinaus gehen (V)​, rittlings sitzen; ueber etwas spannen (V)​, schreiten; ausschreiten (V) enjamber, franchir, enfourcher, traverser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