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膾〕字拼音是(kuài),部首是月部,总笔画是17画

〔膾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月、會”或“⺼、會”。

〔膾〕字仓颉码是BOMA,五笔是EWGJ,四角号码是78266,郑码是QOLK

〔膾〕字的UNICODE是U+81B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214,UTF-32:000081BE,UTF-8:E8 86 BE。

〔膾〕字异体字是䭝、脍、鱠、𧸤


◎切细的肉丝。

《论语•乡党》: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”唐•韩愈〈与崔群书〉:“至于稻也,粱也,脍也,炙也,岂闻有不嗜者哉!”

◎切割。

《诗经•小雅•六月》:“饮御诸友,炰鳖脍鲤。”《庄子•盗跖》:“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,脍人肝而𫗦之。”


◎細切的肉。~鯉。~炙人口(喻詩文或事物受人歡迎,被人傳誦)。


笔顺: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撇、捺、横、竖、横折、竖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82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996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962頁,第21
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古外切,音儈。《說文》:細切肉也。《玉篇》:肉細切者爲膾。《釋名》:膾,會也 —— 細切肉令散,分其赤白異,切之已,乃會合和之也。《韻會》:肉腥細者爲膾,大者爲軒。《禮・曲禮》:膾炙處外。

又,《博雅》:膾,割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魚膾。《詩・小雅》:炰龞膾鯉。

又,《韻會》:國名。堯欲伐宗膾。宗膾,小蕃國。

《集韻》:或从魚。

注解

〔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膾〕字拼音是kuà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會

〔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uài] ⑴ 細切的肉

字源字形

膾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膾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膾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膾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膾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膾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古外切頁碼133頁,第11字續丁孫

膾細切肉也。从𠕎會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古最反頁碼345頁,第2行,第2字述

膾細切肉也。從肉會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古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703頁,第2字許惟賢第313頁,第6

膾細切肉也。

所謂先藿葉切之,復報切之也。報者,俗語云急報。凡細切者必疾速下刀。《少儀》注云:報讀爲赴疾之赴。拔赴皆疾也。

从肉。會聲。

古外切。十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脍,将要煮的生肉切成细条薄片。字形采用“肉(月)”作边旁,采用“会”作声旁。

膾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64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354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274頁
4說文校箋第176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166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595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044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243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868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05頁,第33字
11標注說文第173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135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4586頁【補遺】第16685頁
14通訓定聲第262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355頁【崇文】第1417頁
16說文句讀第521頁
17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495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436頁,第9字

国语辞典

◎切细的肉丝。

《论语•乡党》: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”唐•韩愈〈与崔群书〉:“至于稻也,粱也,脍也,炙也,岂闻有不嗜者哉!”

◎切割。

《诗经•小雅•六月》:“饮御诸友,炰鳖脍鲤。”《庄子•盗跖》:“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,脍人肝而𫗦之。”

两岸词典

1.切得细碎的鱼或肉。

脍不厌细、脍细如丝、脍炙人口。

2.切细(鱼、肉)。

飞刀脍鲤。

翻译

minced meat or fish in kleine Stücke geschnittenes Fleisch; das Hackfleisch (S) hachis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