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蛞〕字拼音是(kuò),部首是虫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蛞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虫、舌”,五行属木。

〔蛞〕字仓颉码是LIHJR,五笔是JTDG,四角号码是52164,郑码是IMI,中文电码是4157,区位码是8250

〔蛞〕字的UNICODE是U+86D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4526,UTF-32:000086DE,UTF-8:E8 9B 9E。

〔蛞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5148


◎参见“蛞蝓”条。


①〔~蝓〕软体动物,身体像蜗牛,但没有壳,吃蔬菜或瓜果的叶子,对农作物有害。亦称“蜒蚰”;俗称“鼻涕虫”。

②〔~蝼〕古书上指“蝼蛄”。


笔顺: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590頁,第12

同文書局本: 第1081頁,第36

標點整理本: 第1055頁,第10

《唐韻》:苦括切;《集韻》:苦活切,𡘋音闊 —— 蝦蟇子名。又,《說文》:附蠃背負殻者曰蝸牛,無殻者蛞蝓。《本草》:一名陵蠡,一名託胎蟲,一名鼻涕蟲。陶弘景曰:蛞蝓無殻,不應有蝸名。附蝸,卽蝸牛也。

又,古活切,音括 —— 蛞螻,螻蛄也。詳蛄字註。

又,《玉篇》:胡括切 —— 與活通,蛞𧓕也。詳蝌字註。

又,《集韻》:食列切,音舌 —— 與蛥通。詳蛥字註。

注解

〔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

〔蛞〕字拼音是k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󰐦,五行属

〔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uò] ⑴ 〔~蝓〕软体动物,身体像蜗牛,但没有壳,吃蔬菜或瓜果的叶子,对农作物有害。亦称“蜒蚰”;俗称“鼻涕虫”。⑵ 〔~蝼〕古书上指“蝼蛄”。

字源字形

蛞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蛞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蛞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国语辞典

◎参见“蛞蝓”条。

两岸词典

1.参见【蛞蝼】。

2.参见【蛞蝓】。

翻译

snail; slug, mole cricket Schneckensorte (S, Bio) Limace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