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勒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lè、lēi),部首是力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勒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革、力”,五行属火。
〔勒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革,力声。从“革”,表示与皮革有关。本义是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。
〔勒〕字仓颉码是TJKS,五笔是AFLN86,AFET98,四角号码是44527,郑码是EEYM,中文电码是0519,区位码是3253。
〔勒〕字的UNICODE是U+52D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202,UTF-32:000052D2,UTF-8:E5 8B 92。
〔勒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200,属常用字。
〔勒〕字异体字是嘞、勒、𢳝、𩩸。
名词
1.形声。从革,力声。从“革”,表示与皮革有关。本义: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。
2.同本义。
bridle;
勒,马头络衔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勒面绩总。 —— 《周礼·巾车》案勒一具。 —— 《汉书·匈奴传》。注:“马辔也。”弓矢鞍勒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乌桓鲜卑传》缨辔贝勒。 —— 《仪礼·既夕礼》
马勒;勒面(古代马面饰)
3.对数能量损失,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,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。
lethargy;
4.勒克司的简称(照度单位)。
Lux;
5.姓。
动词
1.约束;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。
restrain; rein in;
勒骐骥而更驾兮,造父为我操之。 —— 《楚辞·九章·思美人》扬桴上陇坂,勒骑下平原。 —— 虞世南《出塞》
勒马;勒帛(系帛作腰带);勒限(给一定的期限);勒口(套上带嚼口的笼头);勒子(妇女用的,由形如两片叶子连接起来的帽圈)
2.雕刻 。
carve;
勒功(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);勒石(刻字于石);勒铭(勒碑,勒石。镌刻铭文);勒巧(把记巧文字刻在石上);勒碑
3.统率。
command;
勒兵,下令军中。 ——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勒兵(治军,操练或指挥军队,陈兵。检阅军队);勒卒(部署、操练士卒);亲勒六军
4.强迫;强制 。
compel; force;
勒取(强行索取);勒迫(强迫);勒停(强制停止;勒令停职)
5.割,划。
cut;
宋江按住那婆娘,右手却早刀落,去那 婆惜嗓子上只一勒,鲜血飞出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6.勒索 。
extort; blackmail;
勒掯(掯勒、累掯。勒索,克扣)
7.挑动,挑逗 。
provoke; tantalize;
勒战(挑战)
8.另见 lēi;lei。
①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。马~。
②收住缰绳不使前进。悬崖~马。
③强制。~令。~索。
④统率。~兵。
⑤雕刻。~石。~碑。~铭。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力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42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8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7頁,第5字
《唐韻》:盧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歷德切,𡘋楞入聲。《說文》:馬頭絡銜也。从革,力聲。一說馬轡也,有銜曰勒,無曰羈。《釋名》:絡也。絡其頭而引之。《玉篇》:馬鑣銜也。《前漢・匈奴傳》:鞌勒一具。
又,《增韻》:抑也。《玉篇》:抑,勒也。
又,刻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孟冬,命工師效功,物勒工名,以考其誠㊟〔「命工師效功」下有「陳祭器,按度程,毋或作為淫巧,以蕩上心・必功致為上」二十三字。原文作:「命工師效功,陳祭器,按度程,毋或作為淫巧,以蕩上心・必功致為上,物勒工名,以考其誠」〕。【註】刻名于器,以備考驗。
又,《廣韻》:石虎諱勒,呼馬勒爲轡。
〔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力部。
〔勒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è、lē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革、力,五行属火。
〔勒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革,力声。从“革”,表示与皮革有关。本义是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。
〔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è] ⑴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⑵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⑶ 强制⑷ 统率⑸ 雕刻㈡ [lēi] ⑴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,然后用力拉紧⑵ 方言,强制,逼迫。
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
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
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
春秋 篆书 石鼓文
楚〔战国〕 简 曾侯乙墓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宋 传抄 古文砖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三下反切盧則切頁碼第85頁,第6字續丁孫
馬頭絡銜也。从革力聲。
按:古文字「勒」像以手用力張革之形。
卷别卷六反切郎忒反頁碼第234頁,第7行,第1字述
馬頭絡銜也。從革力聲。
卷别卷三下反切盧則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437頁,第4字許惟賢第197頁,第10字
馬頭落銜也。
落絡古今字。《糸部》繯下云落也。知許之不作絡矣。《釋名》。勒,絡也。絡其頭而引之。按《网部》𦌭,馬落頭也。《金部》銜,馬勒口中。此云落銜者,謂落其頭而銜其口。可控制也。引伸之爲抑勒之義。又爲物勒工名之義。《廣韵》云:石虎諱勒。呼馬勒爲轡。此名之不正也。《爾雅》。轡首謂之革。革卽勒之省。馬絡頭者,轡所係也。故曰轡首。《毛詩》䩦革皆當依古金石作𠈹勒,鋚勒。《毛傳》曰:攸,轡首飾也。革,轡首也。自來上句奪首飾二字而莫得其解。
从革。力聲。
盧則切。一部。
朱一馬頭落銜也。落即絡。
錢一馬頭落銜也,落即絡字。○引申為勒令。
周二馬頭落銜也。落即絡。
勒,马头上系着马嚼子的皮革。字形采用“革”作边旁,采用“力”作声旁。
甲骨文沒有「勒」字。金文作從革、力聲,有時省略「力」旁。「革」像一頭動物被剝下皮革的樣子,上面「」為頭,「」為身體,「」則是尾巴,因此「革」有皮革的意思。古人編織繩索,除了用草、木之莖幹外,部分也取自動物的皮革,因為皮革經過揉製後,具有相當的韌性,故常取來作為控制馬的皮革,即「馬絡頭」,以皮條交結罩住馬頭。後來簡帛文字將身體部分的皮革「」改成左右兩隻手剝開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都沿襲了金文從革、力聲的寫法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69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38頁,第8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8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15頁,第1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09頁,第1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388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667頁,第4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549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568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69頁,第6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15頁,第1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854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337頁【補遺】第1649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881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37頁【崇文】第94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332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126頁,第8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281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94頁,第13字 |
名
1.有嚼口的马络头。
《汉书•卷九四•匈奴传下》:“鞍勒一具,马十五匹。”唐•杜甫〈哀江头〉诗:“辇前才人带弓箭,白马嚼啮黄金勒。”
2.书法中横画的笔法。
宋•陈思《书苑菁华•卷二•书法下•永字八法》:“横为勒。”
3.姓。如汉代有勒尊。
动
1.驾御。
勒马长城。
2.约束、限制。
《后汉书•卷二四•马援传》:“廖性宽缓,不能教勒子孙。”明•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•卷五下•滇游日记三》:“而盘江自桥头南下,为越州后横亘山所勒,转而东流。”
3.统率、率领。
《后汉书•卷一•光武帝纪》:“亲勒六军,大陈戎马。”《三国演义•第二回》:“可召四方英雄之士,勒兵来京。”
4.强制、强迫。
《隋书•卷二四•食货志》:“开皇三年,……,又于河西勒百姓立堡,营田积谷。”元•无名氏《鸳鸯被•第四折》:“只为那举债文书,我画的有亲笔迹,因此上被强勒为妻室。”
5.刻、写。
宋•陆游〈夜泊水村〉诗:“腰间羽箭九凋零,太息燕然未勒铭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•碾玉观音》:“真个在时,你勒军令状来。”
勒石、勒碑。
动
1.以绳索系紧而用力拉扯。
勒紧、勒死。
2.使向上紧附。
《儒林外史•第四二回》:“自己把两个袖子只管往上勒。”
◎用两手或绳索系紧物体而用力拉扯。
勒死、勒紧裤带。
1.强制;强迫。
勒令、勒戒、勒索。
2.施力强迫骡、马等停止前进。
勒住骡、悬崖勒马。
3.〈书〉带嚼子的马笼头。
缰勒。
4.〈书〉雕刻。
勒碑、勒石。
5.量词。勒克斯的简称。用于计算照度。1流明(lumen:lm)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公尺的表面,即产生1勒(lux:lx)的照度。(勒克斯,英lux)
6.姓。
strangle, tighten zügeln (V), zwingen, erpressen (V), straffziehen; zuschnüren; festbinden; zubinden (V), Lei (Eig, Fam), würgen tenir la bride, forcer, contraindre, étouffer, gazer, étrangler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