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蛎〕字拼音是(lì),部首是虫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蛎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虫、厉”,五行属火。
〔蛎〕字仓颉码是LIMMS,五笔是JDDN86,JDGQ98,四角号码是51127,郑码是IGAY,中文电码是5869,区位码是8235。
〔蛎〕字的UNICODE是U+86C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4510,UTF-32:000086CE,UTF-8:E8 9B 8E。
〔蛎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4833。
〔蛎〕字异体字是䘈、蠇、蠣、𧖄。
名词
1.牡蛎。也叫“蚝” 。
oyster;
蛎灰(用牡蛎壳烧制成的灰);蛎房(指簇聚而生的牡蛎);蛎粉墙(用蛎灰粉刷的墙)
2.蛎鹬。鸟名 oyster catcher。喙和足红色,头、颈、上胸和上背羽毛黑色,下背至尾基以及下体皆白色,尾羽其余部分黑色。常活动于海滨沙滩上,觅食软体动物、甲壳类和蠕虫等。
◎〔牡~〕软体动物,有两个贝壳,生活在浅海泥沙中。肉可食,味鲜美,亦能提制蚝油。壳烧成灰可入药。亦称“蚝”、“海蛎子”。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636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02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76頁,第31字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力制切,音例。《說文》作蠇,蚌屬,似螊微大,出海中,今民食之。《類篇》:雕百歲化爲蠇。《廣韻》:牡蠣也。《酉陽雜俎》:牡蠣言牡,非謂雄也,介蟲中唯牡蠣是鹹水結成也。《本草》:今海旁皆有之,附石而生,磈礧相連如房,呼爲蠣房,晉安人呼爲蠔莆。郭璞〈江賦〉:𤣥蠣磈磥而碨䃁。【註】《臨海水土物志》曰:蠣長七尺。《南越志》曰:蠣形如馬蹄。
又,石蠣。《本草》:海鷂魚,一名石礪。
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落蓋切,音賴 —— 義同。亦作𧖄。
〔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蠣〕字拼音是l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厲。
〔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ì] ⑴ 〔牡~〕軟體動物,有兩個貝殼,生活在淺海泥沙中。肉可食,味鮮美,亦能提制蠔油。殼燒成灰可入藥。亦稱蠔、“海蠣子”。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oyster Auster, Austern ( lat. Ostreidae ) (S, Bio) huître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