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䏈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lián、luán),部首是耳部,总笔画是18画

〔䏈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耳、絲”。

〔䏈〕字仓颉码是SJVFF,五笔是BXXI,四角号码是12493,郑码是CEZZ

〔䏈〕字的UNICODE是U+43C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7352,UTF-32:000043C8,UTF-8:E4 8F 88。

〔䏈〕字异体字是攣、聯



◎同“聯”。《正字通•耳部》:“聯,以䏈為正,據《説文》。”


笔顺: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16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970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936頁,第4

《集韻》:閭員切,音攣 —— 係也。

注解

〔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耳部

〔䏈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ián、lu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耳、󷢌

〔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ián] ⑴ 同“聯”。《正字通•耳部》:“聯,以䏈為正,據《説文》。” [luán] ⑴ 同“攣”。联系。《集韻•㒨韻》:“攣,《説文》:‘係也。’或作䏈。”

字源字形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力延切頁碼399頁,第2字續丁孫

聮、聯、聨、聫、𦕱

䏈連也。从耳,耳連於頰也;从絲,絲連不絕也。

王筠釋例:「然絲可以連,耳何以連?合絲於耳,又何以連?字形殊難知也,故許君分疏之,而各以『連』字與字義黏合,終不扭合耳、絲為一義,疑以傳疑也。」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按:从耳,其連於頰之意不顯。凡器物如鼎爵盤壺之屬多有耳,欲聯綴之,則以繩貫其耳,(故)从絲,从耳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鄰延反頁碼959頁,第4行,第1字述

䏈連也。從耳,耳連於頰;從絲,絲連不絶也。

臣鍇曰:「《周禮》:『官府之聮事。』謂大事非一官所了者,衆共成之也。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力延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364頁,第1字許惟賢第1027頁,第8

䏈連也。

連者,負車也。負車者,以人輓車。人與車相屬。因以爲凡相連屬之偁。周人用䏈字。漢人用連字。古今字也。《周禮》。官䏈以會官治。鄭注。䏈讀爲連。古書連作䏈。此以今字釋古字之例。

从耳。从絲。

四字今補。會意。力延切。十四部。

从耳。耳連於頰。

故从耳。

从絲。絲連不絶也。

故又从絲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連絡=聯絡。

白话解释

联,相连。字形采用“耳”作边旁,表示耳朵与脸颊相连;采用“丝”作边旁,表示像丝连一样不中断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字形從耳連幺。從耳,已不知其意(林義光說:「从耳其連於頰之意不顯。凡器物如鼎爵盤壺之屬多有耳,欲聯綴之則以繩貫其耳。从絲从耳。」以繩貫穿器物之耳,聊備一說);從幺,表示絲線。金文字形或從耳連幺,或從耳連糸。戰國文字承金文字形從耳連糸。篆文字形從耳連絲。楷書改為從耳、?聲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聯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87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1002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755頁
4說文校箋第522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471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73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923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84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513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12頁,第18字
11標注說文第500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4154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675頁【補遺】第17775頁
14通訓定聲第3066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037頁【崇文】第4145頁
16說文句讀第1702頁
17說文新證第839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488頁,第1字
19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569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099頁,第4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(standard form of 聯) to unite; to connect; to join together (same as 攣) tangled; to bind; entwined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