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缽〕字拼音是(bō),部首是缶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缽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缶、本”。

〔缽〕字仓颉码是OUDM,五笔是RMSG86,TFBG98,四角号码是85730,郑码是MAFA

〔缽〕字的UNICODE是U+7F3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573,UTF-32:00007F3D,UTF-8:E7 BC BD。

〔缽〕字异体字是


◎读音mboenj。 小罐。[~𥑮] 小盐罐。


◎bō ㄅㄛˉ 同“鉢”。


笔顺:撇、横、横、竖、竖折/竖弯、竖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、横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118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302頁,第6

標點整理本: 第1290頁,第4
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北末切,音潑。《玉篇》:器也。蘇軾〈宸奎閣𥓓〉:廬山僧懷璉,持律嚴甚。上常賜以龍腦鉢盂,璉對使者焚之,曰:吾法以瓦鐵食,此鉢非法。使者歸奏,上嘉歎。又,梵書:自釋迦相傳有衣鉢,世相付受。後魏天竺國王子號達磨,出家入南海,齎衣鉢航海;至梁詣武帝,隱嵩山少林寺,以其法傳慧可。

又,凡物相傳,皆曰衣鉢。《古今名賢集》:和凝第十三名及第,後知舉,取范質第十三名,質往謝。凝曰:公文合在中選,屈就此,傳老夫衣鉢耳。未幾,凝入相。後質拜相,有登庸衣鉢亦相傳之句〔登庸衣鉢「盡」相傳之句〕。又,蘇軾詩:傳家有衣鉢。【註】家學有素也。

又,《廣韻》亦作盋。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〔註〕:盂若盋而大,俗謂盋盂。

又,無花果名優曇鉢。《廣志》:狀似枇杷,不花而實。

又,叶音瞥。蘇軾〈𦡳梅〉詩:君行適吳我適越,笑指西湖作衣鉢。

注解

〔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鉢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本

〔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ō] ⑴ bō ㄅㄛˉ 洗滌或盛放東西的陶制的器具

字源字形

说文解字

国语辞典

1.梵语pātra音译的省称。出家人盛饭食的器具。

《晋书•卷六五•佛图澄传》:“澄即取钵盛水,烧香咒之。”

2.泛称可盛酒、装东西或洗涤东西的圆形金属或陶瓷用具。

酒钵、饭钵。

两岸词典

1.佛教用语。钵多罗(梵pātra)的简称。指僧人盛饭食的器具。

钵盂、托钵、传衣钵。

2.一种圆形器皿。形状像盆,较盆小而深。多用陶土、金属等材质制成。

花钵、酒钵。

翻译

earthenware basin; alms bow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