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襃〕字拼音是(bāo),部首是衣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襃〕字是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亠、𬼖、呆、𧘇”。

〔襃〕字仓颉码是YHDV,五笔是YQGE86,YWFE98,四角号码是00732,郑码是SRFR

〔襃〕字的UNICODE是U+894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139,UTF-32:00008943,UTF-8:E8 A5 83。

〔襃〕字异体字是裒、裦、褒、闁、𧚱、𧛙、𧜪、𧜯、𧝾



◎同“褒”。


笔顺:点、横、撇、竖折/竖弯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竖提、撇、捺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下 部首: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69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123頁,第27

標點整理本: 第1099頁,第20
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博毛切,報平聲。《玉篇》:揚美也。《類篇》:獎飾也。《公羊傳・隱元年》:曷爲稱字,襃之也。《白虎通》:人臣之義,莫不欲襃大其君,掩惡揚善也。

又,襃明,長襦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襃明謂之袍。

又,大裾也。《前漢・雋不疑傳》:襃衣博帶。

又,襃中,縣名。《晉書・地理志》:屬漢中郡。

又,襃斜,谷名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右界襃斜隴首之險。【註】〈梁州記〉曰:萬石城,泝漢上七里,有襃斜谷,南口曰襃,北口曰斜。

又,姓。《通志・氏族略》:襃氏,姒姓之國,禹之後也,今興元府襃城是其地。

又,音報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太祝》:辨九𢳎,八曰襃𢳎。【註】鄭司農云:襃拜,今時持節拜是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蒲侯切,音抔 —— 聚也。

又,《韻補》:襃美之襃,亦叶音抔。歐陽修〈銘〉〔即〈皇從姪衛州防禦使遂國公墓誌銘〉〕:中充實,外譽優,見於言,帝所襃。

《說文》作𧛙,俗作褒;《類篇》亦作𧝾;《集韻》或作𧜪,通作裒。

注解

〔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

〔襃〕字拼音是bāo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衣、󰒬、呆

〔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āo] ⑴ 同“褒”。

字源字形

襃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襃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襃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襃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襃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襃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博毛切頁碼272頁,第15字續丁孫

𧛙

𧜯、襃、褒

𧛙衣博裾。从衣,𠊻省聲。𠊻,古文𠈃。

邵瑛羣經正字:「襃,正字當作𧛙,今作襃,隸之省變。《玉篇》、《廣韻》、《五經文字》并作襃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六反切補袍反頁碼698頁,第6行,第1字述

𧛙博裾。從衣𤓽聲。

臣鍇曰:「博,廣也。《漢書》云:『褱衣也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博毛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1570頁,第6字許惟賢第688頁,第6

𧛙衣博裾。

博裾謂大其袌囊也。《漢書》。褒衣大袑。謂大其衣絝之上也。引伸之爲凡大之偁。爲褒美。

从衣。𠊻省聲。

博毛切。古音在三部。𣜩作褒,作裒。

𠊻古文𠈃。

褒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36頁,第11字
2陳昌治本第685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521頁
4說文校箋第349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330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1193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03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4181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762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13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341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283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8399頁【補遺】第17258頁
14通訓定聲第1091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721頁【崇文】第2881頁
16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587頁,第2字
17古字釋要第801頁,第3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commend, honor, cite louer, dire du bien, honorer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