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犦〕字拼音是(bào),部首是牛部,总笔画是19画

〔犦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牛、暴”或“牜、暴”。

〔犦〕字仓颉码是HQATE,五笔是TRJI86,CJAI98,四角号码是26599,郑码是MBOK

〔犦〕字的UNICODE是U+72A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350,UTF-32:000072A6,UTF-8:E7 8A A6。

〔犦〕字异体字是𤜈、𤜌


◎动物名。即犎牛。背脊上有肉隆起如橐驼,据说可健行三百余里而不须休息。

《尔雅•释畜》:“犦牛。”晋•郭璞•注:“即犎牛也。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,状如橐驼,肉鞍一边。健行者,日三百余里。”


◎犎牛,一种颈背部隆起的野牛。


笔顺:撇、横、竖、提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撇、捺、竖钩、点、提、撇、点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牛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686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705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657頁,第5

《廣韻》:蒲角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弼角切,𡘋音雹。《玉篇》:犎牛。《韻會》:《緯略》云:此獸抵觸百獸,無敢當者,故金吾刻犦牛於槊首。《正韻》亦作𤜌。

又,《廣韻》:博沃切;《集韻》:逋沃切,𡘋音襮。又,《集韻》:逋玉切,音䪁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伯各切,音博。又,《韻會》:巴校切,音豹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牛部

〔犦〕字拼音是bà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牜、暴

〔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ào] ⑴ 犎牛,一种颈背部隆起的野牛。

字源字形

犦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犦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犦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犦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犦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犦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国语辞典

◎动物名。即犎牛。背脊上有肉隆起如橐驼,据说可健行三百余里而不须休息。

《尔雅•释畜》:“犦牛。”晋•郭璞•注:“即犎牛也。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,状如橐驼,肉鞍一边。健行者,日三百余里。”

两岸词典

◎〈书〉一种颈背上隆起像骆驼的野牛。也作“犎牛”。

翻译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