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牦〕字拼音是(máo),部首是牛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牦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牛、毛”或“牜、毛”,五行属水。
〔牦〕字仓颉码是HQHQU,五笔是TRTN86,CEN98,四角号码是22514,郑码是MBMH,中文电码是3036,区位码是7483。
〔牦〕字的UNICODE是U+726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286,UTF-32:00007266,UTF-8:E7 89 A6。
〔牦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3947。
〔牦〕字异体字是氂、犛、髦、𤙚。
1.犛、氂 máo。
2.会意。从牛,毛声。本义:牦牛尾。
◎〔~牛〕一种牛,全身有长毛,腿短。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出产,当地人民用来拉犁和驮运货物。肉和乳都可食用。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牛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671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98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50頁,第6字
《集韻》:謨袍切,音毛 —— 牛名,今所謂犏牛者 —— 師古說。《正字通》:牦牛,出甘肅臨洮及西南徼外,野牛也,人多畜之;狀如水牛,𩩙膝尾背胡下黑毛長尺許,尾長大如斗,嘗自愛護。古取爲旌旄,今人以爲纓帽。毛雜白色者,以茜染紅色用之。《山海經》「潘侯之山有牛,四足節生毛」,卽此。或作髦,亦作𤙚,又作旄,或省作毛。師古言卽犏牛,非。
〔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牛部。
〔牦〕字拼音是má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牜、毛,五行属水。
〔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áo] ⑴ 〔~牛〕一种牛,全身有长毛,腿短。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出产,当地人民用来拉犁和驮运货物。肉和乳都可食用。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汗简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二上反切里之切頁碼第39頁,第4字續丁孫
氂
犛牛尾也。从犛省,从毛。
王筠句讀:「『犛省』及『毛』,皆其聲也。許君于會意字而兩體之聲皆諧者,例不言聲。」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从犛省,从毛,會意,毛亦聲。」
卷别卷三反切夢梢反頁碼第121頁,第4行,第1字述
犛牛尾。從犛省,從毛,
臣鍇曰:「其牛曰犛,其尾曰氂,以飾物曰旄。」
卷别卷二上反切莫交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11頁,第1字許惟賢第93頁,第2字
犛牛尾也。
凡經云干旄,建旄,設旄,右秉白旄,羽旄,齒革干戚羽旄,今字或有誤作毛者。古注皆云旄牛尾也。旄牛卽犛牛。犛牛之尾名氂。以㲠爲幢曰旄。因之呼氂爲旄。凡云注旄干首者是也。呼犛牛爲旄牛。凡云旄牛尾者是也。
从犛省。从毛。
莫交切。二部。按《周禮・樂師・音義》。氂舊音毛。但許不言毛亦聲。而《左傳》晏氂,外傳作晏萊。《後漢書》魏郡輿人歌。岑熙狗吠不驚。足下生氂。與災時茲三字韵。則是犛省亦聲。在弟一部也。
朱一犛牛之尾,故豪釐當作氂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1頁,第4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0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9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1頁,第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4頁,第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54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89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72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37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9頁,第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9頁,第10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99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065頁【補遺】第1629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78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8頁【崇文】第46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49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61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751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0頁,第5字 |
tail; hair; yak Haarbüschel (S), Hinterteil, Ende (S) queue, touffe de poil, yack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