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冕〕字拼音是(miǎn),部首是⺜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冕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冃、免”或“⺜、免”,五行属水。

〔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冃( mào ),免声。“冃是 蛮 夷及小儿的头衣”,“免”是“冕”的本字。本义是古代帝王、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。

〔冕〕字仓颉码是ANAU,五笔是JQKQ,四角号码是60412,郑码是KRJR,中文电码是0380,区位码是3565

〔冕〕字的UNICODE是U+519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885,UTF-32:00005195,UTF-8:E5 86 95。

〔冕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4825,属次常用字

〔冕〕字异体字是㡈、絻


名词

1.形声。从冃( mào ),免声。“冃是 蛮 夷及小儿的头衣”,“免”是“冕”的本字。本义:古代帝王、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。

2.同本义。

crown;

冕,大夫以上冠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故天子袾裷衣冕,诸侯玄裷衣冕。 —— 《荀子·富国》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。 —— 《庄子·胠箧》古之王者,冕而前旒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服冕乘轩。 —— 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

冠冕(古代帝王、官员戴的帽子);冕弁(冕和弁。均为古代帝王、诸侯、卿、大夫所戴的礼帽);冕版(冕顶之板);冕服(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);冕冠(古代帝王、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)

3.喻指像冕的事物 。

hat-like thing;

日冕。


◎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,后专指帝王的皇冠。冠~。加~。卫~(卫护帝王头上的皇冠,喻维护帝王的最高统治权力或保持体育竞赛中的上届冠军称号)。


笔顺: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撇、竖弯钩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冂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7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29頁,第30

標點整理本: 第56頁,第31

《唐韻》:亡辨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美辨切,𡘋音免。《說文》:大夫以上冠也,邃延垂瑬纊紞。从冃,免聲,古黃帝初作冕。【徐曰】冕,上加之也,長六寸,前狹圓,上廣方,朱綠塗之,前後邃延;斿,其前垂珠也,俯仰逶迤,如水之流;纊紞,黃色也,以黃綿綴冕兩旁,下繫玉瑱,又謂之珥,細長而銳若筆頭,以屬耳中,無作聰明,虛己以待人之意。冕之言俛也,後仰前俯,主於恭也。《禮・玉藻》:諸侯裨冕以朝。〈禮器〉:天子之冕朱綠藻,十有二旒,諸侯九,上大夫七,下大夫五,此以文爲貴也。

又,《韻會》或作絻。《荀子・禮論篇》:郊之麻絻。《集韻》亦作㡈。

又,《正韻》:《禮記》士𤣥端、諸侯𤣥端以祭、天子𤣥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,端皆作冕。

又,《集韻》:武遠切,音晚 —— 冠有延,前俯也。

注解

〔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冂部

〔冕〕字拼音是miǎ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⺜、免,五行属

〔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冃( mào ),免声。“冃是 蛮 夷及小儿的头衣”,“免”是“冕”的本字。本义是古代帝王、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。

〔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iǎn] ⑴ 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,后专指帝王的皇冠

字源字形

冕(甲骨文·商·𠂤组) 商 甲骨文 𠂤组

冕(简·楚〔战国〕·上博) 楚〔战国〕 简 上博

冕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冕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冕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冕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冕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亡辡切頁碼249頁,第6字續丁孫

冕

冕大夫以上冠也。邃延、垂瑬、紞纊。从冃免聲。古者黃帝初作冕。

絻冕或从糸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美選反頁碼639頁,第7行,第1字述

絻大夫以上冠也。邃延垂瑬纊紞。從冃免聲。古者,黃帝初作冕。

臣鍇曰:「冕,冠上加之也。長六寸,前狹圎後廣方,朱綠塗之前後,邃延斿,其前垂珠也。俯仰逶迤,如水之流也。纊紞,黃色也。以黃緜綴冕兩㫄,下係玉瑱。又謂之珥,細長而銳,若筆頭以屬耳中。無作聰明亂舊章,虚己以待人之意也。《史記》曰:黃帝始作軒冕,故曰軒轅。《靈光殿賦》曰『炳煥可觀,黃帝唐虞。軒冕以庸,衣裳有殊』是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640頁,第3行,第1字述

或從系作。

臣鍇按:《論語》曰:「麻冕,禮也,今也純儉。」純,謂以絲衣冕也。故從糸。《韓詩外傳》曰:「黃帝純以拜鳳皇。」及《管子》皆作此絻字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亡辨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413頁,第1字許惟賢第619頁,第1

絻大夫㠯上冠也。

冠下曰:弁冕之摠名。渾言之也。此云冕者,大夫以上冠。析言之也。大夫㠯上有冕則士無冕可知矣。《周禮》。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。五采繅十有二就。皆五采玉十有二。玉筓朱紘。諸侯之繅斿九就。琘玉三采。其餘如王之事。繅斿皆就。戴先生曰:實六冕而曰五冕者,陳采就玉之數止於五也。亦以見服自十二章至一章而六。冕璪自十二旒至三旒而五。其天子大裘之冕無旒也。槩舉諸侯又申之曰繅斿皆就者,明九旒至於三旒。其就數九。公侯伯子男無降差同也。

䆳延垂𡏬紞纊。

䆳,深遠也。延者,鄭云冕之覆。《周禮・弁師》。王之五冕。皆玄冕朱裏延紐。謂延上玄下朱。以表裏冕版也。古者以三十𦫵布爲之。故《尙書》、《論語》謂之麻冕。用三十𦫵布。上玄下朱爲延。天子至大夫所同也。其字《左傳》作綖。垂瑬,詳《玉部》瑬下。紞纊,《糸部》曰:紞者,冕冠塞耳者也。按紞所以懸瑱也。瑱亦謂之纊。詳《糸部》紞下。據許紞系於延左右。據《周禮》注。王后之祭服有衡垂於副之兩旁當耳。其下以紞懸瑱。是專謂后服也。然《左傳》。衡紞紘綖。昭其度也。似男子有衡簪於冕覆而系紞。

从冃。免聲。

亡辨切。按古音當在十三部。讀如問。許書無免字。而俛勉字皆免聲。葢本有免篆而佚之。或曰古無免兔之分。俗強分別者,非也。冕之義取前俯。則與低頭之俛關通。

古者黃帝初作冕。

《大平御覽》引《世本》曰:黃帝作旃冕。宋衷注云:通帛曰旃。應邵曰:周始加旒。《周易・𣪠辭》曰: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葢取諸乾坤。

冕或从糸作。

从糸作者,謂冕延用三十𦫵布也。《周禮》曰:玄冕朱裏。謂玄表朱裏。注云:冕延之覆在上。是以名焉。延之覆猶云延之表也。是以名焉者,釋經文玄冕之冕字也。以其冣居上。故專得冕名也。覲禮注云:今文冕皆作絻。許或之者,許意從古文也。亦見《管子》、《荀卿子》及《封禪書》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大夫以上之冠也。漢時冕制尚多,大夫以上皆冠之,不專為皇冠。後人以冕專為皇冠。今則東、西學生皆冠冕矣。

大夫以上冠也。此為中國所特有。今稱外國帝王之「加冕」,實不適也。

白话解释

冕,大夫以上的官员所佩戴的礼帽。冕的覆版很长,垂下玉瑬,两侧悬挂充塞两耳的瑱玉。字形采用“冃”作边旁,用“免”作声旁。 古昔时代黃帝最早发明了冕。“絻”,这是“冕”的异体字,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。

冕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89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624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478頁
4說文校箋第315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301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1084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850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385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598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93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310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254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7703頁【補遺】第17148頁
14通訓定聲第3255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660頁【崇文】第2637頁
16說文句讀第1014頁
17章授筆記第321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99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738頁,第2字

国语辞典

1.古时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礼帽。

《字汇•冂部》:“古者诸侯、大夫皆有冕,但以旒之多寡别耳。”

2.专指王冠。

加冕典礼。

两岸词典

1.古代天子、诸侯、卿、大夫所戴的礼冠。后世专指皇帝的礼冠。

冕旒、加冕典礼。

2.姓。

翻译

crown; ceremonial cap Königskrone (S) couronne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