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fú、bó),部首是黍部,总笔画是21画。
〔䵗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黍、畐”。
〔䵗〕字仓颉码是HEMRW,五笔是TWIL,四角号码是21966,郑码是MFJK。
〔䵗〕字的UNICODE是U+4D5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9799,UTF-32:00004D57,UTF-8:E4 B5 97。
1.拼音bì。
2.清除黍、 豆等作物下部枯黄腐烂的叶子。
3.黍豆的别名。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:黍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637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18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19頁,第29字
《唐韻》:蒲北切;《集韻》:鼻墨切,𡘋音菔。《說文》:治黍禾豆下潰葉也。《玉篇》:黍豆也。
又,《集韻》:拍逼切,音堛。又,弼力切,音愎 —— 義𡘋同。
又,《集韻》:筆力切,音逼 —— 黏也。
〔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黍部。
〔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fú、b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黍、畐。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七上反切蒲北切頁碼第232頁,第9字續丁孫
治黍、禾、豆下潰葉。从黍畐聲。
卷别卷十三反切朋北反頁碼第595頁,第1行,第1字述
治粟、麥、禾、豆下潰葉也。從黍畐聲。
臣鍇曰:「謂禾、豆上長,則下葉漸黃爛也。治謂除埽之也。」
卷别卷七上反切蒲北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318頁,第3字許惟賢第576頁,第8字
治黍禾豆下潰葉也。
潰葉菸𣨙。恐其傷穀。故必治之。治之者當以杷以鉏。此今農人所當知也。
从黍。畐聲。
蒲北切。一部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56頁,第9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83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49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93頁,第6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81頁,第12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015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736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669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494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80頁,第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89頁,第1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376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7269頁【補遺】第17089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897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616頁【崇文】第246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946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680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693頁,第1字 |
to clean the withered; dried and decayed leaves of the bottom part of millets, grains, beans or peas, a variety of millet, beans and peas collectively, to paste up, to attach to, to stick up; to glue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