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艿〕字拼音是(nǎi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5画。
〔艿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乃”,五行属木。
〔艿〕字仓颉码是TNHS,五笔是AEB86,ABR98,四角号码是44227,郑码是EYM,中文电码是5350,区位码是6021。
〔艿〕字的UNICODE是U+827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407,UTF-32:0000827F,UTF-8:E8 89 BF。
〔艿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3531。
〔艿〕字异体字是𦮘。
◎——见“芋艿”( yùnǎi ):即芋头。
◎〔芋~〕见“芋”。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37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17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85頁,第10字
《唐韻》:如乗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如蒸切;《正韻》:如陵切,𡘋音仍 —— 謂陳根草不芟,新草又生,相因仍也。所謂燒火艿者也。《唐書・裴延齡傳》:延齡妄言,長安咸陽閒,得陂艿數百頃。《正字通》:芿艿同。〇【按】《唐韻》分爲兩字,艿平聲,芿去聲。《集韻》二字雖通,然平聲則以艿爲主,去聲則以艿爲附,其意微有差別,古人必有所據。且考唐書,亦兩字分見,不宜倂合,今从《唐韻》。
〔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艿〕字拼音是nǎ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乃,五行属木。
〔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ǎi] ⑴ 〔芋~〕见“芋”。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一下反切如乘切頁碼第30頁,第23字續丁孫
艸也。从艸𠄎聲。
按:《玉篇》引作「舊草不芟新草又生曰艿。」
卷别卷二反切而冰反頁碼第106頁,第4行,第2字述
艸也。從艸乃聲。
臣鍇按:《字書》:「艿,草陳新相積也。」
卷别卷一下反切如乗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182頁,第8字許惟賢第79頁,第13字
艸也。
按許謂艿爲艸名也。《廣韵》云:陳根艸不芟。新艸又生。相因仍。所謂燒火艿。此別一義。其字亦作芿。《列子》。趙襄子狩於中山,藉芿燔林是也。今《玉篇》以舊艸不芟,新艸又生曰艿,係之《說文》。此孫強,陳彭年輩之誤也。
从艸。乃聲。
如乗切。六部。乃在一部。仍艿在六部者,合韵冣近也。籒文作𦮘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57頁,第10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93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2頁,第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5頁,第1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26頁,第7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45頁,第6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15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96頁,第5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4頁,第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2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42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896頁【補遺】第16264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79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5頁【崇文】第41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26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569頁,第3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95頁,第10字 |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