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寜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níng、nìng),部首是宀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寜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寍、亅”。

〔寜〕字仓颉码是JPBN,五笔是PNLH,四角号码是30201,郑码是WDLI

〔寜〕字的UNICODE是U+5BD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516,UTF-32:00005BDC,UTF-8:E5 AF 9C。

〔寜〕字异体字是寧、𡨪、𡩋、𡩬、𡬛



◎古同“寧”。


笔顺: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点、斜钩、点、点、竖、横折、竖、竖、横、竖钩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688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291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229頁,第2

古文: 寍

《唐韻》:奴丁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囊丁切;《正韻》:奴經切,𡘋佞平聲。《說文》:願詞也。从丂,寍聲。

又,安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《詩・大雅》:文王有聲,遹求厥寧。《書・康誥》:裕,乃以民寧。【註】行寬政,乃以安民也。

又,《書・洪範》五福,三曰康寧。【註】無疾病也。

又,女嫁歸省父母曰寧。《詩・周南》:歸寧父母。

又,予寧,居喪也。《前漢・哀帝紀》:博士弟子父母喪,予寧三年。

又,無寧,寧也、願辭也。《左傳・隱十一年》:無寧兹許公復奉其社稷。又,〈襄二十六年〉:若不幸而過,寧僭無濫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與其殺不辜,寧失不經。

又,丁寧,屬付諄復也。《前漢・郎顗傳》:丁寧再三。俗作叮嚀。

又,丁寧,鉦也。《左傳・宣四年》:著於丁寧。【正義】言著於丁寧,則丁寧是器。〈晉語〉:伐備鐘鼓,聲罪也;戰以錞于、丁寧,儆其民也。是丁寧,戰之用也。

又,州名,秦北郡,魏置華州,西魏改寧州。

又,姓。

又,《集韻》:乃定切,音佞 —— 通甯。《前漢・郊祀歌》:穰穰復正直往甯。【師古註】叶音平聲 —— 言獲福既多,歸於正道,克當往日所願也。

又,叶乃挺切,佞上聲。張載〈七命〉:王猷四塞,圅夏謐寧;丹冥投烽,靑徼釋警。

又,叶女良切,音娘。蘇軾〈富鄭公𥓓〉:堂堂韓公,與萊相望;再聘於燕,四方以寧。望,平聲。

《韻會》本作[⿱寍丂],經史作寧,俗作寜。

注解

〔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宀部

〔寧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níng、nì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寍、丁

〔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níng] ⑴ 平安,安定⑵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視父母⑶ 守父母之喪,喪假:“前博士弟子父母死,予~三年”。⑷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別稱。⑸ 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簡稱。 [nìng] ⑴ 情願⑵ 豈,難道⑶ 語助,無實際意義⑷ 姓。

字源字形

寜(金文·商·商) 商 金文 商

寜(金文·西周·西周早期)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

寜(金文·西周·西周中期)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

寜(金文·西周·西周) 西周 金文 西周

寜(篆书·春秋·石鼓文) 春秋 篆书 石鼓文

寜(金文·战国·战国晚期)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

寜(简·秦·睡虎地) 秦 简 睡虎地

寜(简·汉·张家山) 汉 简 张家山

寜(传抄·魏·三体石经) 魏 传抄 三体石经

寜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寜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寜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寜(传抄·宋·隶释 隶续) 宋 传抄 隶释 隶续

寜(传抄·宋·汗简) 宋 传抄 汗简

寜(传抄·宋·古文四声韵)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
寜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寜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寜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repose, serenity, peace; peacefu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