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杷〕字拼音是(pá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杷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巴”,五行属木。
〔杷〕字仓颉码是DAU,五笔是SCN,四角号码是47917,郑码是FYIA,中文电码是2618,区位码是7243。
〔杷〕字的UNICODE是U+677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487,UTF-32:00006777,UTF-8:E6 9D B7。
〔杷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3884。
〔杷〕字异体字是欛、𣚒。
名词
◎(形声。从木,巴声。( bà )本义:农具名) 一种有齿和长柄的农具。用以耙梳、聚拢,多用竹、木或铁等制成 rake杷,收麦器。——《说文》屈竹作杷,削治鹿卢。——汉· 王褒《僮约》
动词
◎通“爬”。发掘。
dredge;
◎——见“枇杷”( pípa )
◎〔枇~〕见“枇”。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29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13頁,第1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59頁,第14字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蒲巴切,音爬。《說文》:收麥器。一曰平田器。《戰國策》:秦頓弱曰:商人無杷銚柱耨之勢,而有積粟之實。
又,枇杷,果名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枇杷橪𣐈。【張揖註】枇杷似槲樹而葉長,子似杏。
又,樂器。《釋名》:枇杷,馬上所鼓,俗作琵琶。〇【按】《風俗通》从手,不从木。
又,《集韻》:傍卦切,音𥟑 —— 田器也。
又,薄邁切,音敗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韻會》與欛同,柄也。《晉書・王濛傳》:濛卒,劉惔以犀杷麈尾置棺中。
〔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杷〕字拼音是pá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巴,五行属木。
〔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á] ⑴ 〔枇~〕见“枇”。
汉 简 张家山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六上反切蒲巴切頁碼第189頁,第14字續丁孫
收麥器。从木巴聲。
卷别卷十一反切蒲牙反頁碼第477頁,第5行,第1字述
收麥器。從木巴聲。
臣鍇按:杷者,所以聚也。《字書》曰:「一名渠挐。」
卷别卷六上反切蒲巴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36頁,第2字許惟賢第456頁,第4字
收麥器。
《方言》云:杷,宋魏之閒謂之渠挐。亦謂之渠疏。郭云:無齒爲朳。按《耒部》云:𦓯,卌㕚也。可以劃麥。河內用之。𦓯亦杷也。杷引伸之義爲引取。與掊捊義略同。
從木。巴聲。
蒲巴切。五部。
朱一收麥器。枇杷雙聲連語,把即枇字。
錢一收麥器。枇杷係雙聲連語,實只一枇字,故枇(本訓),杷(借義)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373頁,第10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483頁,第6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7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40頁,第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33頁,第16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826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451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15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216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47頁,第27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38頁,第1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916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059頁【補遺】第1689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01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499頁【崇文】第199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755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247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902頁,第4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582頁,第8字 |
名
1.参见“枇杷”条。
2.一种用来聚拢或散开谷物的农具。
汉•王襃〈僮约〉:“屈竹作杷,削治鹿卢。”宋•苏轼〈吴中田妇叹〉:“霜风来时雨如泻,杷头出菌镰生衣。”
◎(一)之语音。
◎(一)之又音。
◎台⃝一种旧式农具。于一段横木上装置铁齿或木齿,加上长柄构成,用于使地面土块平整,或使地上谷物、柴草聚拢、散开。也作“耙”。陆⃝即“耙”。
杷头。
loquat Loquat (Eriobotrya) râteau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