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蜝〕字拼音是(qí),部首是虫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蜝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其、虫”。

〔蜝〕字仓颉码是TCLMI,五笔是ADWJ86,DWJU98,四角号码是44136,郑码是ECI

〔蜝〕字的UNICODE是U+871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4589,UTF-32:0000871D,UTF-8:E8 9C 9D。

〔蜝〕字异体字是



◎古同“蜞”。


笔顺: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捺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点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600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1086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1059頁,第27

《韻會》:渠之切;《正韻》:渠宜切,𡘋音其。《玉篇》:蟚蜝也。《集韻》:似蟹而小,不可食。《晉書・蔡謨傳》:初渡江,見蟚蜝,大喜曰:蟹有二螯八足,加以二螯,烹之。既食,吐下委頓,方知非蟹。謝尚曰:卿讀《爾雅》不熟,幾爲〈勸學〉死。〔「八足」上衍「二螯」二字,「烹之」上脫一「令」字,「謝尚曰」三字原作「後詣謝尚而說之。尚曰」九字。《晉書・蔡謨傳》:初渡江,見彭蜞,大喜曰:「蟹有八足,加以二螯。」令烹之。既食,吐下委頓,方知非蟹。後詣謝尚而說之。尚曰:「卿讀《爾雅》不熟,幾爲〈勸學〉死〕

又,雷蜝,蟲名。《酉陽雜俎》:雷蜝,大如蚓,以物觸之,乃蹙縮圓轉若鞠,良久引首,鞠形漸小,復如蚓焉。

又,馬蜝。《本草》:水蛭,大者名馬蜝。

《類篇》或作蜞。
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630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8頁,第28

《晉書・蔡謨傳》初渡江,見蟚蜝,大喜曰,蟹有二螯八足,加以二螯烹之。

謹照原文蟹有下省二螯兩字。烹上增令字。

注解

〔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

〔蜝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其、虫

〔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í] ⑴ 古同“蜞”。

字源字形

蜝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蜝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蜝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蜝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