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搴〕字拼音是(qiān),部首是手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搴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𡨄、手”,五行属木。

〔搴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寒省声。本义是拔取。

〔搴〕字仓颉码是JTCQ,五笔是PFJR86,PAWR98,四角号码是30502,郑码是WDOM,中文电码是2291,区位码是6926

〔搴〕字的UNICODE是U+643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652,UTF-32:00006434,UTF-8:E6 90 B4。

〔搴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5814

〔搴〕字异体字是㩃、攐、攓、𢶊、𢷘、𢺦
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手,寒省声。本义:拔取。

2.同本义。

pull up;

搴,取也。 —— 《广韵》搴旗四麾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杜笃传》斩将搴旗之士。 —— 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传》寡人不席而坐地,二三子莫席,而子独搴草而坐之,何也? —— 《晏子春秋》搴大旗者。 —— 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搴旗(拔取敌人军旗);搴须(拔胡须);搴条(拔取树枝)

3.采摘。

pick;

搴芙蓉兮木末。 —— 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

搴芳(采摘花草);搴取(采摘);搴采(采摘);搴撷(采摘);搴揽(摘取,采取)

4.举。

hold up;

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。 —— 朱自清《航船中的文明》

5.通“褰”。撩起。

lift up;

搴裳访古。 —— 卢照邻《释疾文》

搴涉(提衣涉水);搴裳(犹褰裳。提起衣裳);搴帷(撩起帷幕)


◎拔取。斩将~旗。


笔顺: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横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撇、捺、撇、横、横、竖钩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069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448頁,第15

標點整理本: 第395頁,第19

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丘虔切,音愆 —— 取也。一曰縮也、拔也。與攓同。《史記・河渠書》:搴長茭兮沈美玉。《前漢・季布傳贊》:身履軍搴旗者數矣。【註】謂勝敵拔取旗也。《楚辭・九歌》:搴芙蓉兮木末。

又,姓。漢將搴揚。

又,《正韻》:苦堅切,音牽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九輦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九件切,𡘋音蹇 —— 同「㩃」,亦拔取也。俗作𢷘。

又,草名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搴,柜胊。又,《集韻》:已仙切,音鸇 —— 引取也。

互見㩃攓二字註。

注解

〔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搴〕字拼音是qi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𡨄、手,五行属

〔搴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寒省声。本义是拔取。

〔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ān] ⑴ 拔取

字源字形

搴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搴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搴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搴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搴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九輦切頁碼405頁,第31字續丁孫

𢺦

㩃、𢷘、搴

𢺦拔取也。南楚語。从手𡫜聲。《楚詞》曰:「朝㩃阰之木蘭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豈虔反頁碼973頁,第5行,第3字述

𢺦拔取也。從手寒聲。《楚詞》曰:「朝㩃阰之木蘭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九輦切古音第九部頁碼2420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52頁,第6

𢺦拔取也。南《楚語》。

《莊子》至樂篇。攓蓬而取之。司馬注曰:攓,拔也。《方言》曰:攓,取也。南楚曰攓。又曰:楚謂之攓。

从手。𡫾聲。

九輦切。十四部。㩃攓二通。又音騫。

《楚辭》曰:朝㩃阰之木蘭。

阰各本作批。今依《韵會》。與《楚辭》合。但《說文》無阰字耳。句見《離騷》。王逸曰:搴,取也。阰,山名。

㩃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01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1024頁,第10字
3黃侃手批第769頁
4說文校箋第534頁,第16字
5說文考正第480頁,第22字
6說文今釋第1769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987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98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568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319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512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4242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1901頁【補遺】第17815頁
14通訓定聲第2804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058頁【崇文】第4229頁
16說文句讀第1743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693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122頁,第13字

国语辞典

1.拔取、采取。

《楚辞•屈原•九歌•湘君》:“采薜荔兮水中,搴芙蓉兮木末。”《汉书•卷六二•司马迁传》:“攻城野战,有斩将搴旗之功。”

2.扛举。

《西游记•第六○回》:“没奈何,只得搴在肩上,找旧路而回。”

3.揭、撩。

晋•陶渊明〈闲情赋〉:“搴朱帏而正坐,泛清瑟以自欣。”唐•孟浩然〈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〉诗:“林卧愁春尽,搴帷览物华。”

◎姓。如汉代有搴扬。

两岸词典

1.〈书〉拔取。

斩将搴旗。

2.〈书〉掀起;撩起。

搴帷览物华(唐‧孟浩然〈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诗〉)。

3.姓。

翻译

extract; seize; pluck up saisir, tirer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