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𨓲〕字拼音是(qiān),部首是辶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𨓲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辶、侃”。
〔𨓲〕字仓颉码是YORV YORU,五笔是WKQP,郑码是WNJN。
〔𨓲〕字的UNICODE是U+284F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65106,UTF-32:000284F2,UTF-8:F0 A8 93 B2。
〔𨓲〕字异体字是愆、𨔃。
①经过。《説文•辵部》:“𨓲,過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本義此為經過之過。”李富孙《辨字正俗》:“𨓲為行之過。”又过度。承培元《廣説文答問疏證》:“凡㠯愆為逾𨒋義者皆作𨓲為正。”
②同“愆”。过失。《玉篇•是部》:“𨓲,過也,亦作諐。”《集韻•仙韻》:“愆,亦作𨓲。”《正字通•辵部》:“𨓲,經史皆作愆。”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•辵部》“𨓲”下云:“《心部》愆、㥶、諐、為有過之過,然其義相引伸也,故《漢書•劉輔傳》云:‘元首無失道之𨓲。’”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17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9頁,第2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3頁,第24字
《集韻》與愆同。
又,丘閑切,音慳 —— 義同。
〔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𨓲〕字拼音是qiā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侃。
〔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ān] ⑴ 经过。《説文•辵部》:“𨓲,過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本義此為經過之過。”李富孙《辨字正俗》:“𨓲為行之過。”又过度。承培元《廣説文答問疏證》:“凡㠯愆為逾𨒋義者皆作𨓲為正。”⑵ 同“愆”。过失。《玉篇•是部》:“𨓲,過也,亦作諐。”《集韻•仙韻》:“愆,亦作𨓲。”《正字通•辵部》:“𨓲,經史皆作愆。”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•辵部》“𨓲”下云:“《心部》愆、㥶、諐、為有過之過,然其義相引伸也,故《漢書•劉輔傳》云:‘元首無失道之𨓲。’”
卷别卷二下反切去虔切頁碼第55頁,第1字續丁孫
𨓲
過也。从辵𠈉聲。
卷别卷四反切豈虔反頁碼第158頁,第7行,第1字述
過也。從辵侃聲。
卷别卷二下反切去䖍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96頁,第2字許惟賢第133頁,第1字
過也。
本義此爲經過之過。《心部》愆,㥶,諐爲有過之過。然其義相引伸也。故《漢書》劉輔傳云:元首無失道之𨓲。
从辵。侃聲。
去䖍切。十四部。
朱二《說文》䇂,愆、𨓲三字同,今僅作愆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05頁,第18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57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3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74頁,第20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69頁,第1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38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422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052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363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43頁,第12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75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569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556頁【補遺】第1637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925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59頁【崇文】第63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6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87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45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00頁,第8字 |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