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𡓜〕字拼音是(qiáng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19画。
〔𡓜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土、廧”。
〔𡓜〕字仓颉码是GIGW,五笔是FYFK,郑码是BTJJ。
〔𡓜〕字的UNICODE是U+214D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6412,UTF-32:000214DC,UTF-8:F0 A1 93 9C。
〔𡓜〕字异体字是牆。
◎同“墻”。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中 部首:爿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653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92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45頁,第14字
古文: 𤖧
《唐韻》:才良切;《廣韻》:在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慈良切,𡘋音嬙。《說文》本作牆,垣蔽也。从𠾂,爿聲。《爾雅・釋宮》:牆謂之墉。《書・五子之歌》:峻宇雕牆。《詩・鄘風》:牆有茨。【傳】牆,所以防非常。
又,《禮・檀弓》:周人牆置翣。【註】柳衣也。《儀禮・既夕》:巾奠乃牆。【註】牆,設柩也。
又,《論語》:蕭牆之內。【註】鄭曰:蕭,肅也,牆屛也。君臣相見之禮,至屛而加肅敬焉,是以謂之蕭牆。
又,《前漢・司馬遷傳》:幽于圜牆之中。【師古註】園牆㊟〔本文作「幽于圜牆之中」,是注文應作「圜牆」,於字為「圜」,非「園」〕,獄也。
又,複姓。《左傳・襄二十六年》:寺人惠牆伊戾。【註】惠牆,氏;伊戾,名。【釋文】牆,或作嗇,音檣。
又,《廣韻》同「廧」。《榖梁傳・成三年》:晉卻克㊟〔即郤克〕、衞孫良夫伐牆咎如。又,《左傳》作廧。
又,通作嬙。《前漢・匈奴傳》: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牆字昭君賜單于。
《說文》籀文作𤖣,《廣韻》:俗作墻。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中 部首:爿部
愛日堂藏本: 第405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7頁,第3字
《前漢・司馬遷傳》幽于圜牆之中。《師古註》園牆,獄也。
謹照原文園改圜。
〔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爿部。
〔牆〕字拼音是qiá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爿、嗇。
〔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áng] ⑴ 见“墙”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