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顉〕字拼音是(qīn),部首是頁部,总笔画是17画

〔顉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金、頁”或“釒、頁”。

〔顉〕字仓颉码是CMBC,五笔是QDMY,四角号码是81186,郑码是PGO

〔顉〕字的UNICODE是U+984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8985,UTF-32:00009849,UTF-8:E9 A1 89。

〔顉〕字异体字是頜、顩



①点头:“迎于门,~之而已。”

②摇(头):“~其颐,则歌合律;捧其手,则舞应节。”


笔顺:撇、点、横、横、竖、点、撇、提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点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:頁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368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406頁,第19

標點整理本: 第1399頁,第30
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五感切,音撼。《說文》:低頭也。《左傳・襄十二年》:衞侯入迎于門者,顉之而已。【註】顉,搖其頭也。亦作頷。

又,《廣韻》:欽錦切;《集韻》:丘甚切,𡘋音坅 —— 同「顩」。

又,《廣韻》:去金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祛音切;《正韻》:驅音切,𡘋音欽。《廣韻》:曲頤之貌。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顉頤折頞。
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下 部首:頁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825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8頁,第22

《左傳・襄十二年》衞侯入迎于門者,顉之而已。〔註〕顉,搖其頭也。亦作頷。

謹按事在襄公二十六年,今照說文原文改爲引左傳襄二十六年迎於門顉之而已。今本作頷。杜註頷搖其頭也。

注解

〔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頁部

〔顉〕字拼音是q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頁

〔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īn] ⑴ 点头:“迎于门,~之而已。”⑵ 摇(头):“~其颐,则歌合律;捧其手,则舞应节。”

字源字形

顉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顉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顉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顉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顉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上反切五感切頁碼293頁,第16字續丁孫

顉低頭也。从𩑋金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迎于門,顉之而巳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七反切五感反頁碼733頁,第7行,第2字述

顉低頭也。從頁金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迎于門顉之而已。」

臣鍇曰:「點頭以應也。今《左傳》作頷,假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上反切五感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673頁,第5字許惟賢第734頁,第6

顉低頭也。

低當作氐氐者,《說文》之低字也。《左傳》襄卄六年。衞獻公反國。大夫逆於竟者。執其手而與之言。道逆者。自車揖之。逆於門者。頷之而巳。《釋文》。頷本又作頜。按依許則頷頜皆非也。杜注搖頭亦非。旣不執手而言。又不自車揖之。則在車首肎而巳。不至搖頭也。《釋文》本又作頜,正是本又作顉之譌。《列子・湯問》曰:顉其頤則歌合律。郭璞《游仙》詩。洪厓頷其頤。注引《列子》亦作頷。引《廣雅》頷,動也。頷皆顉之譌。故云五感反。若本頷字,則當云胡感反也。顉其頤者,開口則低其頤。《靈光殿賦》。顉若動而躨跜。今本亦譌頷。

从𩑋。金聲。

五感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
《春秋傳》曰:迎于門。顉之而巳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欽、顉、趛音同義近。

低頭也。今見人行禮言顉【今音候】,顉頭也。

顉【汗】,見人行禮。顉、顉【今讀候】頭也。

顉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75頁,第11字
2陳昌治本第731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557頁
4說文校箋第374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351頁,第19字
6說文今釋第1266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169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4387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874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28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364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3024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8845頁【補遺】第17340頁
14通訓定聲第377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758頁【崇文】第3029頁
16說文句讀第1194頁
17章授筆記第368頁,第7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2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844頁,第10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