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軥〕字拼音是(qú),部首是車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軥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車、句”。

〔軥〕字仓颉码是JJPR,五笔是LQKG,四角号码是57020,郑码是FKRJ

〔軥〕字的UNICODE是U+8EE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581,UTF-32:00008EE5,UTF-8:E8 BB A5。

〔軥〕字异体字是𨊵



◎车轭两边下伸反曲以夹牲头的部分:“射两~而还。”


笔顺: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撇、横折钩、竖、横折、横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車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74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241頁,第13

標點整理本: 第1223頁,第12

《廣韻》:其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權俱切,𡘋音衢。《說文》:軛下曲者。《韻會》:車軛兩邊叉馬頸者。《左傳・襄十四年》:射兩軥而還。【註】車軛下卷者。

又,《廣韻》:古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侯切,𡘋音鉤。《廣韻》:車軥心木。

又,夏后氏之輅曰軥。通作鉤。《釋名》:鉤車以行爲陣,鉤股曲直有正,夏所制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古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𠋫切,𡘋音遘。《廣韻》:軥槅,輓車也。

又,《等韻》:公𠋫切,音苟。《前漢・朱家傳》:乗不過軥牛。【註】軥,軥枙也。軥牛,小牛也。

注解

〔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車部

〔軥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車、句

〔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ú] ⑴ 车轭两边下伸反曲以夹牲头的部分:“射两~而还。”

字源字形

軥(简·楚〔战国〕·望山) 楚〔战国〕 简 望山

軥(石经·唐·开成石经) 唐 石经 开成石经

軥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軥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軥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軥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古候切頁碼475頁,第27字續丁孫

軥軶下曲者。从車句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格漚反頁碼1111頁,第1行,第2字述

軥軶下曲也。從車句聲。

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:「射其下兩軥而還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古𠋫切古音第四部頁碼2901頁,第6字許惟賢第1260頁,第4

軥軶下曲者。

軶木上平而下爲㒳坳。加於㒳服馬之頸。是曰軥。韓奕《毛傳》曰:厄,烏噣也。《小爾雅》曰:衡,㧖也。㧖下者謂之烏啄。《釋名》曰:槅,扼也。所以扼牛頭也。馬曰烏啄。下向叉馬頸。似烏開口向下啄物時也。噣啄同字。軶與軥同體。《左傳》。射㒳軥而還。服注。車軛㒳邊叉馬頸者。

从車。句聲。

古候切。四部。亦平聲。

軥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44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1216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903頁
4說文校箋第634頁,第14字
5說文考正第566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2109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3518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7054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3006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78頁,第4字
11標注說文第610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5041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3849頁【補遺】第18072頁
14通訓定聲第1404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1259頁【崇文】第5033頁
16說文句讀第2084頁
17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728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1308頁,第2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yoke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