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帬〕字拼音是(qún),部首是巾部,总笔画是10画

〔帬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君、巾”。

〔帬〕字仓颉码是SRLB,五笔是VTKH,四角号码是17227,郑码是XMAL

〔帬〕字的UNICODE是U+5E2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108,UTF-32:00005E2C,UTF-8:E5 B8 AC。

〔帬〕字异体字是



◎同“裙”。


笔顺: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竖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89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332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273頁,第27

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渠云切;《集韻》:衢云切,𡘋音羣。《說文》:下裳也。《釋名》:下帬也。連接裾幅也。又,緣帬,帬施緣也。《急就篇》〔註〕:帬,下裳也。一名帔,一名襬。

又,《廣雅》:繞袊,帔,帬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陳魏之閒謂帬爲帔,繞袊謂之帬。

又,《韻會》:中帬,親身衣也。《前漢・石奮傳》:取親中帬厠牏,身自澣洒。【註】師古曰:中帬,若今中衣也。

注解

〔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

〔帬〕字拼音是qú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君、巾

〔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ún] ⑴ 同“裙”。

字源字形

帬(金文·战国·战国) 战国 金文 战国

帬(简·楚〔战国〕·信阳) 楚〔战国〕 简 信阳

帬(简·秦·睡虎地) 秦 简 睡虎地

帬(简·秦·里耶) 秦 简 里耶

帬(简·汉·张家山) 汉 简 张家山

帬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帬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帬(传抄·宋·古文四声韵)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
帬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帬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帬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渠云切頁碼252頁,第23字續丁孫

帬下裳也。从巾君聲。

裠帬或从衣。

《玉篇・衣部》:「裠,裳也。亦作裙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其分反頁碼648頁,第2行,第2字述

裠下裳也。從巾君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648頁,第3行,第1字述

俗從衣作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渠云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430頁,第4字許惟賢第626頁,第6

裠繞領也。

《方言》。繞袊謂之帬。《廣雅》本之。曰繞領(句)。帔(句),帬也。袊領今古字。領者,劉熙云總領衣體爲端首也。然則繞領者,圍繞於領。今男子婦人披肩其遺意。劉熙曰:帔,披也。披之肩背。不及下也。葢古名帬。弘農《方言》曰帔。若常則曰下帬。言帬之在下者。亦集眾幅爲之。如帬之集眾幅被身也。如李善引梁典。任昉諸子冬月著葛巾,帔,練裙。自是上下三物。《水經注》。《淮南王》廟。安及八士像皆羽扇,裙帔,巾壺,枕物一如常居。亦帬帔竝言。自《釋名》裙系下,帔系上。後人乃不知帔帬之別。擅改《說文》矣。

从巾。君聲。

渠云切。十三部。按此篆之解各本改爲下裳也。無義。又移其次於常下帴上。今皆更正。

帬或从衣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裠係或體。

裙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96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633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484頁
4說文校箋第319頁,第14字
5說文考正第304頁,第19字
6說文今釋第1099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875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389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621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96頁,第3字
11標注說文第314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257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7795頁【補遺】第17162頁
14通訓定聲第3142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669頁【崇文】第2673頁
16說文句讀第1028頁
17章授筆記第325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17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749頁,第1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the skirt of a lady's dress petticoat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