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橪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rǎn、yān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橪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然”。

〔橪〕字仓颉码是DBKF,五笔是SQDO,四角号码是43938,郑码是FRSU

〔橪〕字的UNICODE是U+6A6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242,UTF-32:00006A6A,UTF-8:E6 A9 AA。

〔橪〕字异体字是


名词

◎酸小枣。

spine date;

橪枣(酸枣)


①古书上说的一种枣:“黄甘橙楱,枇杷~柿”。

②染。


笔顺: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点、点、横、撇、捺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点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322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555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501頁,第15

《唐韻》:人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忍善切,𡘋然上聲。《說文》:酸小棗也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枇杷橪𣐈。

又,《說文》:撚,染也〔撚當為橪形誤。《說文》:「橪,染也。」〕

又,《唐韻》:烏前切;《集韻》:因蓮切,𡘋音煙 —— 橪支,香草也。劉向〈九歎〉:采橪支于中洲。

注解

〔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橪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rǎn、y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然

〔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rǎn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枣:“黄甘橙楱,枇杷~柿”。⑵ 染。 [yān] ⑴ 〔~支〕a.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;b.古书上说的一种树。均亦称“撚支”。

字源字形

橪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橪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人善切頁碼182頁,第13字續丁孫

橪酸小棗。从木然聲。一曰染也。

徐鍇繫傳:「一曰柔也。」「『橪』之言柔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人善反頁碼450頁,第6行,第1字述

橪酸小棗。從木然聲。一曰柔也。

臣鍇按:《上林賦》:「枇杷橪柿。」「橪」之言柔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人善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975頁,第1字許惟賢第430頁,第3

橪酸小棗。

此云酸小棗,則上文樲酸棗者與棗大小同矣。《上林賦》。枇杷橪𣐈。按廁橪於枇杷𣐈之閒。然則皆果也。與許說合。《淮南子》。伐橪棗以爲矝。亦云橪棗。郭云:橪,橪支木。音煙。與許異。

從木。然聲。

人善切。十五部。

一曰染也。

染,小徐作柔。皆未詳。

橪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59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462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361頁
4說文校箋第228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224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786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1378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023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152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41頁,第29字
11標注說文第226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181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5803頁【補遺】第16858頁
14通訓定聲第2884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472頁【崇文】第1885頁
16說文句讀第713頁
17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779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563頁,第9字

国语辞典

◎一种树木。果实圆形黑色,也称为“橪”。

明•张自烈《正字通•木部》:“橪,或曰雀梅。实小黑而圜。皮可染绿。”

两岸词典

◎古书上指一种树,即雀梅。果实小而圆,黑色;树皮可以染绿。

翻译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