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繠〕字拼音是(ruǐ),部首是糸部,总笔画是18画

〔繠〕字是上下结构,三叠字 (含三叠字结构),可拆字为“惢、糸”。

〔繠〕字仓颉码是PPPF,五笔是NNNI,四角号码是33903,郑码是WZWZ

〔繠〕字的UNICODE是U+7E6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352,UTF-32:00007E60,UTF-8:E7 B9 A0。

〔繠〕字异体字是



①下垂的样子。《説文•惢部》:“繠,垂也。”

②聚。《玉篇•惢部》:“繠,聚也。”

③茸。《廣韻•紙韻》:“繠,茸也。”

④通“蘂”。花蕊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解部》:“繠,段借為爲(蘂)。”


笔顺:点、斜钩、点、点、点、斜钩、点、点、点、斜钩、点、点、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竖钩、撇、点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44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939頁,第17

標點整理本: 第902頁,第12

《廣韻》:如壘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乳棰切;《正韻》:如累切,𡘋音蘂。《廣韻》:茸也、垂也。又,佩垂貌。《左傳・哀十三年》:吳申叔儀乞糧于公孫有山氏,曰:佩玉繠兮,余無所繫之。【註】繠然,服飾備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汝垂切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繠〕字拼音是ru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惢、糸

〔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ruǐ] ⑴ 下垂的样子。《説文•惢部》:“繠,垂也。”⑵ 聚。《玉篇•惢部》:“繠,聚也。”⑶ 茸。《廣韻•紙韻》:“繠,茸也。”⑷ 通“蘂”。花蕊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•解部》:“繠,段借為爲(蘂)。”

字源字形

繠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繠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繠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繠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如壘切頁碼358頁,第18字續丁孫

繠垂也。从惢糸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如毀反頁碼869頁,第2行,第1字述

繠垂也。從惢、糸聲。

臣鍇曰:《春秋左傳》曰:佩玉繠兮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如壘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059頁,第5字許惟賢第901頁,第1

繠𠂹也。

𠂹各本作𡍮。誤。今正。《左傳》曰:佩玉繠兮。余無所繫之。旨酒一盛兮。余與褐之父睨之。注云:繠然,服飾僃也。按繠然,垂意。《左氏》繠繫睨爲韵。古音十六部也。

从惢糸。

各本下有聲字。今刪。此會意字。糸者,所以系而垂之也。不入《糸部》者,重惢也。惢亦聲。如壘切。古音在十六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𠌶从𠂹,故花繠稱繠。

花蕊即繠字。繠,垂也,𠌶亦从𠂹。

𠌶从𠂹,故今稱花繠。

繠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08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898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680頁
4說文校箋第461頁,第18字
5說文考正第427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1546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62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25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76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81頁,第27字
11標注說文第447頁,第20字
12說文注箋第3678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557頁【補遺】第17597頁
14通訓定聲第2139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915頁【崇文】第3657頁
16說文句讀第1485頁
17章授筆記第440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1070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001頁,第1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hang baumelt, baumeln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