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丧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sāng、sàng),部首是一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丧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土、丷、𰀠”,五行属金。
〔丧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“哭',下面是“亡”。表示哭已死去的人。本义是丧失。
〔丧〕字仓颉码是GCV,五笔是FUEU,四角号码是40732,郑码是EDUH,中文电码是0828,区位码是4105。
〔丧〕字的UNICODE是U+4E2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007,UTF-32:00004E27,UTF-8:E4 B8 A7。
〔丧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034,属常用字。
〔丧〕字异体字是䘮、喪、𠸶、𡂤、𡚏、𡴧。
名词
1.丧仪;丧事 funeral ceremony。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。泛指丧事,人死后殓、奠殡、葬等事宜。
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, 秦则无礼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丧纪(丧事);丧宰(主持丧事的人);丧家(有丧事的人家);治丧(办理丧事);丧车(送葬者坐的车);丧制(治丧的礼制);丧庭(灵堂);丧器(丧事用器具);丧荒(指诸侯臣下的丧事及荒年)
2.人的尸体、骨殖。
corpse;
丧(灵柩;殡仪队)出江上,白衣冠送者夹岸,酹而哭者百里不绝。 —— 《明史·海瑞传》
丧次(停灵治丧的地方);丧具(人死后所需的棺椁、衣被之类);丧柩(灵柩);丧灵(死尸;灵柩)
3.祸难。
misfortune;
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! —— 唐·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丧氛(预兆死亡的云气);丧祸(丧乱);丧乱(死亡;祸乱)
动词
1.服丧,持丧。
be in mourning;
子上之母死而不丧。 —— 《礼记·檀弓上》
居丧;国丧;号丧(遭亲丧而哭泣致哀);丧人(居丧的人);丧居(丧家所在);丧食(礼制规定的居丧时的饮食);丧音(报丧的声音);丧冠(服丧时所戴的一种帽子);丧娶(在服丧期间婚娶);丧期(服丧的期限);丧帻(居丧时戴的头巾);丧幡(丧家挂白条旗)
2.悲悼;伤悼。
grieve over the death of;
狂夫乐之,贤者丧焉。 —— 《商君书·更法》
3.另见 sàng;sang。
◎跟死了人有关的事。~事。~礼。~亡。~假( jià )。~乱。治~。吊~。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63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00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8頁,第11字
古文: 𡂤 、 𡴧 、 𡂧 、 𦦦 、 𡚏
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蘇浪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四浪切,𡘋桑去聲。《玉篇》:亡也。
又,《正韻》:失位也。《論語》:二三子何患於喪乎。【註】喪,失位也。《左傳・昭二十四年》㊟〔「昭二十四年」,開明版作「二十五年」〕:昭公曰:喪人不佞。
又,《廣韻》:息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蘇郎切,𡘋音桑。《正韻》:持服曰喪。《禮・檀弓》:故孔氏之不喪出母,自子思始也。【又】子夏喪其子,而喪其明。【釋文】上喪字平聲,下喪字去聲。
又,《廣韻》:喪,器也,今謂之柩。《禮・曲禮》:送喪不踰境㊟〔「踰境」,開明版作「由徑」〕。
又,姓。《廣韻》:楚大夫喪左。
《說文》本作𠸶,《廣韻》亦作𠷔。
〔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喪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āng、sà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。
〔喪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「哭』,下面是「亡」。表示哭已死去的人。本义是喪失。
〔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āng] ⑴ 哀葬死者的禮儀。如:居喪;服喪;治喪。《論語•陽貨》:“三年之喪,期已久矣。”⑵ 人的屍體、骨殖。《春秋•僖公元年》:“夫人氏(哀姜)之喪至自齊。”⑶ 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五》:“喪氏,見《姓苑》。”㈡ [sàng] ⑴ 逃亡;流亡。《説文•哭部》:“喪,亡也。”⑵ 失去;丟掉。《詩•大雅•皇矣》:“受禄無喪,奄有四方。”⑶ 滅亡;失敗。《論語•憲問》:“夫如是,奚而不喪?”⑷ 沮喪;悲悼。《商君書•更法》:“狂夫之樂,賢者喪焉。”⑸ 忘記;忘掉。《莊子•齊物論》:“今者吾喪我,汝知之乎?”⑹ 人死。《白虎通•崩薨》:“人死謂之喪。”
商 甲骨文 𠂤组
商 甲骨文 𠂤宾间
商 甲骨文 𠂤历间
商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
商 甲骨文 宾组
商 甲骨文 历组
商 甲骨文 出组
商 甲骨文 何组
商 甲骨文 无名组
商 甲骨文 黄组
商 甲骨文 组类不明
西周 甲骨文 西周
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
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
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
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
春秋 金文 春秋
战国 金文 战国
楚〔战国〕 简 郭店
楚〔战国〕 简 新蔡葛陵
秦 简 睡虎地
汉 简 张家山
汉 石经 熹平石经
魏 石经 三体石经
魏 传抄 三体石经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汗简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二上反切息郞切頁碼第46頁,第11字續丁孫
𠸶、喪
亡也。从哭从兦。會意。兦亦聲。
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『喪』字,假借『桑』字,加『口』形為分化符號,『口』形由二至五不等。其後『桑』形訛變得失去了表音功能,於是金文在字的下方變成『亡』形。」
卷别卷三反切蘇湯反頁碼第138頁,第6行,第1字述
亾也。從哭亾聲。
臣鍇按:《淮南子》曰:「羿妻恒娥竊不死藥,闕然有喪。」凡失物則爲喪。
卷别卷二上反切息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50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1頁,第2字
亡也。
《亡部》曰:亡,逃也。亡非死之謂。故《中庸》曰:事死如事生。事亡如事存。《尙書大傳》曰:王之於仁人也。死者封其墓。況於生者乎。王之於賢人也。亡者表其閭。況於在者乎。皆存亡與生死分別言之。凶禮謂之喪者,鄭《禮經目錄》云不忍言死而言喪。喪者,棄亡之辭。若全居於彼焉。己失之耳。是則死曰喪之義也。公子重耳自偁身喪,魯昭公自偁喪人。此喪字之本義也。凡喪失字本皆平聲。俗讀去聲,以別於死喪平聲。非古也。
从哭亡。亡亦聲。
此從《禮記・奔喪》之禮《釋文》所引。息郞切。十部。
丧,失去亲人。字形采用“哭、亡”会义。“亡”也是声旁。
甲骨文字形從口(口形從一到五不等,與口舌之口無關,為指事分化符號)、桑聲。從口,為指事分化符號,以區別逃亡與桑樹的不同用法;桑聲,表其音讀。喪字本義為逃亡,先假借「桑」字表義,後來才分化出從口、桑聲的專用字。金文或增偏旁「走」字,以強化喪字的字義,或增「亡」字,以強化喪字的音讀。戰國文字字形相承「亡聲」的構形。篆文受到死喪之義的影響,構形調整為從哭、亡聲。隸書、楷書承篆文構形而來,而趨於符號化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87頁,第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32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13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2頁,第1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6頁,第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94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52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878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300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5頁,第1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61頁,第10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1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303頁【補遺】第1632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42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37頁【崇文】第54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9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107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185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55頁,第1字 |
mourning; mourn; funeral Trauer , etw. verlieren (V) deuil, funérailles, perdre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