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嗇〕字拼音是(sè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嗇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土、从、回”。
〔嗇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糧食收入穀倉形。小篆从來,从㐭,「來」指麥子,「㐭」( lǐng )指粮倉。本义是收穫穀物。
〔嗇〕字仓颉码是GOWR,五笔是FWWK,四角号码是40601,郑码是BOJJ。
〔嗇〕字的UNICODE是U+55C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959,UTF-32:000055C7,UTF-8:E5 97 87。
〔嗇〕字异体字是啬、廧、穡、𠎸、𠹫、𠻮、𠾂、𤲝、𤲷、𤳋。
動
1.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糧食收入穀倉形。小篆从來,从㐭,「來」指麥子,「㐭」( lǐng )指粮倉。本義:收穫穀物。
2.同本義。
harvest;
(嗇)此字本訓當爲收谷,即穡之古文也。轉註爲愛濇之義,或借爲濇。 —— 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臘之祭也,主先嗇而祭司嗇也。 —— 《禮記·郊特牲》嗇夫承命。 —— 《儀禮·覲禮》王狩,嗇人不從。 —— 《儀禮·夏小正》。按,重農事也。主人出,寫嗇於房。 —— 《儀禮·特牲禮》。注:「嗇者,農力之成功。」主先嗇而祭司嗇也。 —— 《禮記·郊特牲禮》。疏:「種曰稼,斂曰嗇。」舍我嗇事。 —— 《史記·殷本紀》嗇黍。 —— 《儀禮·少牢禮》。注:「收斂曰嗇。」服田力嗇。 —— 《漢書·成帝紀》
嗇事(農事);嗇夫(農夫,同穡夫,穡人);嗇黍(收穫的黍稷)
3.愛惜。
cherish;
嗇,愛濇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治人事天,莫若嗇。 —— 《老子》凡事之本,必先治身,嗇其大寶。 —— 《呂氏春秋·先己
吝嗇(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);嗇神(愛惜精神);嗇氣(愛惜保養元氣);嗇養(猶保養)
4.節省;節儉。
economize; save;
少費謂之嗇。 —— 《韓非子·解老》
嗇夫(儉省節用的人)
形容词
1.吝嗇,慳嗇。
stingy; miserly;
夫小人之性,釁於勇,嗇於禍。 —— 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注:「貪也。」晚節嗇。 —— 《史記·五宗世家》嗇,貪也。凡貪而不施,或曰之嗇。 —— 《方言十》仲嗇於財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韓策》
嗇後(迷信。指上天吝嗇給人的壽命,使之早死);嗇克(亦作嗇刻。吝嗇,刻薄);嗇吝(亦作嗇恡。吝嗇);嗇細(吝嗇,小氣)
2.猶歉。收成不好 。
poor harvests;
嗇年(歉收之年)
3.閉塞不通。
stop up; block;
診其脈時,切之,腎脈也,嗇而不屬。 —— 《史記·扁鵲倉公傳》
①收穫穀物。後作「穡」。《儀禮•少牢饋食禮》:「宰夫以籩受嗇黍,主人嘗之,納諸内。」
②愛惜。《吕氏春秋•先己》:「凡事之本,必先治身,嗇其大寶。」
③節省;節儉。《老子》第五十九章。「治人事天莫若嗇。」
④慳吝;吝嗇。《戰國策•韓策一》:「仲嗇於財,率曰散施。」
⑤缺少;貧乏。明朱國楨《湧幢小品》卷十。「竹有節而嗇華,梅有花而嗇葉。」
⑥貪圖;貪求。 《左傳•襄公二十六年》:「夫小人之性,釁於勇,嗇於禍,以足其性,而求名焉者,非國家之利也。」
⑦積。《方言》卷十二。「嗇,積也。」
⑧通「濇」。阻塞不通。《史記•扁鵲倉公列傳》:「診其脈時,切之,腎脈也,嗇而不属。」
⑨彌合;縫合。《字彙補•口部》:「嗇,又與繬同。縫也。《泉志》有兩嗇錢。」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67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02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0頁,第4字
古文: 𠻮 、 𤲝 、 𤳋 、 𤲷
《唐韻》:所力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殺測切,𡘋音色。《說文》本作𠻮。愛濇也。从來、从㐭。來者,㐭而藏之,故田夫謂之嗇夫。《玉篇》:愛也、慳貪也。《易・說卦傳》:爲吝嗇。《左傳・襄二十六年》:嗇于𥚽。【註】嗇,貪也。
又,老子《道德經》:治人事天莫如嗇。【註】嗇者,有餘不盡用之意。
又,《史記・倉公傳》:脈嗇而不屬。
又,官名。《書・胤征》:嗇夫馳。【註】嗇夫,主幣之官。《詩・小雅》田畯至喜〔箋〕:田畯,司嗇,今之嗇夫也。《史記・張釋之傳》:虎圈嗇夫。【註】《正義》曰:掌虎圈,百官表有鄉嗇夫,此其類也。
又,與穡同。《儀禮・特牲饋食禮》:主人出寫嗇于房。【註】嗇者,農力之成功。《前漢・成帝紀》:服田力嗇。
〔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嗇〕字拼音是sè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回。
〔嗇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糧食收入穀倉形。小篆从來,从㐭,「來」指麥子,「㐭」( lǐng )指粮倉。本义是收穫穀物。
〔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è] ⑴ 收穫穀物。後作「穡」。《儀禮•少牢饋食禮》:「宰夫以籩受嗇黍,主人嘗之,納諸内。」⑵ 愛惜。《吕氏春秋•先己》:「凡事之本,必先治身,嗇其大寶。」⑶ 節省;節儉。《老子》第五十九章⑷ 慳吝;吝嗇。《戰國策•韓策一》:「仲嗇於財,率曰散施。」⑸ 缺少;貧乏。明朱國楨《湧幢小品》卷十⑹ 貪圖;貪求。 《左傳•襄公二十六年》:「夫小人之性,釁於勇,嗇於禍,以足其性,而求名焉者,非國家之利也。」⑺ 積。《方言》卷十二⑻ 通「濇」。阻塞不通。《史記•扁鵲倉公列傳》:「診其脈時,切之,腎脈也,嗇而不属。」⑼ 彌合;縫合。《字彙補•口部》:「嗇,又與繬同。縫也。《泉志》有兩嗇錢。」
商 甲骨文 𠂤组
商 甲骨文 𠂤宾间
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
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
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
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
战国 金文 战国
楚〔战国〕 简 郭店
秦 简 放马滩
秦 简 睡虎地
秦 简 岳麓书院
秦 简 里耶
汉 简 张家山
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汗简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五下反切所力切頁碼第172頁,第1字續丁孫
𠻮、嗇
愛瀒也。从來从㐭。來者,㐭而藏之。故田夫謂之𠾂夫。凡𠾂之屬皆从𠾂。
𤲝
古文𠾂从田。
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此字本訓當為收穀,即穡之古文也。」商承祚《殷虛文字類編》:「卜辭从田,與許書嗇之古文合……穡字《禮記》皆作嗇,此穡、嗇一字之明證矣。」按:甲骨文像禾穗露積在野之形。
卷别卷十反切疎憶反頁碼第427頁,第5行,第1字述
愛瀒也。從來,㐭。來者,㐭而藏之,故田夫謂之嗇夫。一曰棘省聲。凡嗇之屬,皆從嗇。
臣鍇曰:「歰音澀。《漢百官表》鄉有秋嗇夫職,聽訟收賦稅也。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27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嗇從田。
卷别卷五下反切所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920頁,第3字許惟賢第407頁,第4字
愛濇也。
嗇濇㬪韵。《廣韵》引作歰。歰與濇皆不滑也。《大雅》云:好是家嗇。力民代食。箋云:但好任用是居家之吝嗇,於聚斂作力之人。令代賢者處位食祿。又云家嗇維寶。代食維好。箋云:言王不尙賢。但貴吝嗇之人與愛代食者而巳。《老子》曰:治人事天莫若嗇。《詩・序》云:其君儉嗇褊急。
从來㐭。來者㐭而臧之。故田夫謂之嗇夫。
說从來㐭之意也。嗇者,多入而少出。如田夫之務葢藏。故以來㐭會意。嗇夫見《左傳》所引《夏書》。漢制十亭一鄉。鄉有三老,有秩嗇夫,游徼,皆少吏之屬。許云:田夫謂之嗇夫者。若《郊特牲》先嗇,司嗇,報嗇,嗇皆謂農。古嗇穡互相假借。如稼穡多作稼嗇。《左傳》。小國爲𦾴。大國省穡而用之。卽省嗇也。所力切。一部。
一曰棘省聲。
來㐭者,會意。棘省聲者,形聲。別一說也。棘省,謂省竝朿爲單朿。來亦象朿。故云棘聲。然少迂矣。
凡𠾂之屬皆从𠾂。
古文𠾂。从田。
朱一从來从㐭,來即麥,後加禾為穡,不知字義者也。故古書稼穡作稼嗇。
錢一从來从㐭,來即麥也。後人稼牆字復加禾旁,此乃不通字義者之所為也。古稼穡字止作稼嗇。
啬,爱……。字形采用“來、”会义。来,表示将谷物归仓收藏。所以田夫被称作“啬夫”。所有与啬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啬”作 边旁。,古文的“啬”字采用“田”作边旁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341頁,第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440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4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17頁,第9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13頁,第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750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312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2911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098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35頁,第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16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728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5568頁【補遺】第1682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852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450頁【崇文】第179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673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463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228頁,第4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598頁,第1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543頁,第4字 |
形
◎俭省。
《管子•五辅》:“纤啬省用,以备饥馑。”
吝啬、悭啬。
名
◎耕作的事。
《汉书•卷一○•成帝纪》:“服田力啬,乃亦有秋。”
1.小气;俭省。
吝啬、俭啬。
2.姓。
miserly, thrifty, stingy; stopped up, constipated geizig , Se (Eig, Fam) avare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