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罧〕字拼音是(shēn),部首是罒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罧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罒、林”。

〔罧〕字仓颉码是WLDD,五笔是LSSU,四角号码是60994,郑码是LKFF

〔罧〕字的UNICODE是U+7F6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615,UTF-32:00007F67,UTF-8:E7 BD A7。

〔罧〕字异体字是槮、𦋗、𦌀



◎把柴堆在水里以捕鱼:“~者扣舟。”


笔顺:竖、横折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横、竖、撇、捺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64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948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911頁,第40

《廣韻》:所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疏簪切,𡘋音森。《說文》:積柴水中聚魚也〔「水中」下有「以」字。《說文》「積柴水中以聚魚也」〕

又,《廣韻》同「槮」。《爾雅・釋器》:槮謂之涔。【註】今之作槮者,積柴木于水中,魚得寒,入其裏藏隱,因以薄圍捕取之。【疏】槮、罧,古今字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所禁切,音滲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斯甚切;《集韻》:斯荏切,𡘋音沁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犁針切,音林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网部

〔罧〕字拼音是shē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罒、林

〔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ēn] ⑴ 把柴堆在水里以捕鱼:“~者扣舟。”

字源字形

罧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罧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罧(传抄·宋·集篆古文韵海)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
罧(传抄·宋·古文四声韵)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
罧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罧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所今切頁碼251頁,第1字續丁孫

𦋗

𦋗積柴水中以聚魚也。从网林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師今反頁碼643頁,第5行,第1字述

𦋗積柴木水中以聚魚。從网林聲。

臣鍇按:《爾雅》「罧謂之涔」注:「今作罧者,積柴于水中,魚得寒入其裏藏隠,因以簿圍取之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所今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421頁,第2字許惟賢第622頁,第5

𦋗積柴水中㠯聚魚也。从网。林聲。

《毛詩》。潛有多魚。《韓詩》潛作涔。《釋器》曰:糝謂之涔。《毛傳》曰:潛,糝也。《爾雅》、《毛傳》糝本从米。舍人,李巡皆云: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。从米是也。自《小爾雅》改作槮(改米爲木)。云:橬(改水爲木),槮也。積柴水中而魚舍焉。郭景純因之云:今之作槮者。聚積柴木於水。魚得寒入其裏藏隱。因以薄圍捕取之。槮非古字。至若罧字。雖見《淮南鴻烈》。然與槮皆俗字也。《毛詩》、《爾雅音義》皆云《字林》作罧。不云出《說文》。疑或取《字林》羼入許書。古本當無此篆。所今切。七部。按舊皆山沁反。

罧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92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628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481頁
4說文校箋第317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302頁,第17字
6說文今釋第1090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860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3874頁,第3字
9說文集注第1607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94頁,第14字
11標注說文第311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2556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7745頁【補遺】第17152頁
14通訓定聲第383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664頁【崇文】第2653頁
16說文句讀第1020頁
17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130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742頁,第5字

国语辞典

两岸词典

翻译

a heap, lump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